1、第五单元基础检测试卷一、选择题(302=60分)1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B上海电视台C江苏电视台D哈尔滨电视台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渔光曲B歌女红牡丹C定军山D难夫难妻3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民国初年开始出现的生活习俗和新风尚有( )A城市男子穿着西装、女子
2、披着婚妙举行婚礼B人们乘火车到宁夏旅行C妇女为缠足为美、人们见面向长辈行跪拜礼D家境富裕的人以吃西餐为时尚5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6右侧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来源:学科网ZXXK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7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
3、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8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国际荣誉9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中山装B四合院C西装D花轿10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禁绝外来事物11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
4、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1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B台湾C山东D新疆13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14下面是同学们在探究中国近代服饰演变的问题时收集到的四张图片,其中人物的着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是( )15小马在求职应聘时,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某公司发送了一份个人简历,不久就从自己的
5、电子信箱中收到来自该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一信息交流方式依托的技术设备是( )1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人的服饰、饮食和社会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B中国人向西方学习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推动作用D清政府的强行规定17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ABCD18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主要是指(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来源:学。科。网ABCD1
6、9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被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阳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A辛亥革命以后B新文化运动以后C五四运动以后D国民大革命以后20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在上海阅读时务报到广州吃西餐ABCD21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2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
7、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23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24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的演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
8、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 25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ABCD2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27孙中山曾说:“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践上述思想,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有( )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了京九、南昆和青藏铁路“九五”末期,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到2000年,我国铁路的运营速度已经达到最高水平ABCD28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BCD29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BCD30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
10、完整展现事物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31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材料一(
11、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4分)(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6分)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4)根据材料三,归纳
1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来源:学科网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来源:学,科,网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材料二请回答:(1)四大传媒指哪些?(4分)(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哪种传媒发展最快?其优势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网络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你
13、认为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12分)第五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ACCAB610 CCBAA1115 BBCCC1620 DCDAC2125 BBCDD2630 BCBCD二、非选择题 31(1)服饰(装) 婚姻礼俗(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回答其中两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动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回答其中两点即可)(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
14、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回答其中三点即可)32(1)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2)互联网。互联网的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来源:学科网ZXXK(3)影响:积极: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消极: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夹杂着不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的内容。网络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而各种信息更是良莠并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实在是不足以抵御的。通过学校、政府等努力教育引导,让青少年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应用网络。建立校园网,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难,并且配合网下的定期面授。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为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以技术手段控制青少年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将青少年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加强立法,加强对网吧等的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问题 学生的管理、疏导,预防青少年网络上瘾、网络犯罪等。(答出四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