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艺术手法修辞抒情主要考查方式辨析说明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赏析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进行“炼字”赏析。1.比喻答题套路: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特征,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修辞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通用效果:借用XX形象地突出了特征;语言含蓄、简练。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
2、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修辞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通用效果:突出特征,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修辞4.对偶通用效果:形式上,整齐对称,音韵和谐;内容上,意义集中,突出了特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修辞5.拟人通用效果:使(对象)具有了人的
3、情态,突出了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赏析:“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修辞其他修辞排比:增强了气势;突出(烘托)了特点设问:自问自答。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修辞练习三二P151-8(2)、P153-15、P154-21抒情P154-21 秋斋独宿 韦应物山月皎如烛
4、,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练习P154-21 秋斋独宿 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
5、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练习P153-15 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1)还未展开芳心。练习P153-15 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
6、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修辞手法。(5分)(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比拟手法,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练习P151-8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