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2)1用下列形近字组词肄( )肆( ) 矫( )骄( ) 誉( )誊( )驰( )弛( ) 衍( )衔( ) 卓( )绰(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何厅长表示,报告中所提到的“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有待商榷。理由:_(2)招聘专家表示,白领们可依据跳槽调研了解跳槽动向,关注自身需求,开诚布公地与雇主进行沟通,共同做好职业规划,让2017年的事业发展得更好。理由:_(3)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中国每年出境达到将近1亿人次,中国在海外的企业也已经有2万多
2、家,保护中国在海外公民和机构的正当权益,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理由:_(4)为今之计,国家不仅要预防和惩治官员贪贿的“硬腐败”,也要盯防官员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反腐没有终南捷径,严肃纲纪和刚化程序是唯一的出路。理由:_(5)第三次因偷自行车被警方抓住的廖某被判劳教后,机场警方安排了他们夫妻会晤,廖某对自己的偷盗行为后悔不已,当场痛哭。理由:_3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1)故聘请教员,不得不必须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病因:_ 请修改:_(2)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非法要求逮捕北大兼课教师、财政总长罗文干,愤而辞去北大校长。病因:_
3、 请修改:_1肄业/店肆矫健/骄傲荣誉/誊写背驰/松弛敷衍/衔接卓绝/绰约2(1)(理由:)“商榷”的意思是商讨。用于解决较大较复杂的问题。“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属于较大较复杂的问题,合乎语境。(2)(理由:)“开诚布公”指诚以待人,坦白无私。符合句中语境。(3)(理由:)“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它通常做句子的谓语,不能用来做定语。并且与“职责”重复。应该为“义不容辞”。或者改为“保护中国在海外公民和机构的正当权益,我们责无旁贷”。(4)(理由:)句意是说反腐没有什么捷径,“终南捷径”指求官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所以用在句中是恰当的。(5)(理
4、由:)亲人之间一般性的见面,不能使用用于“庄重场合”的“会晤”,而应该用“会面”。3(1)(病因:)重复赘余,“不得不”与“必须”重复。(请修改:)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2)(病因:)成分残缺,缺少与“辞去”相搭配的宾语。(请修改:)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非法要求逮捕北大兼课教师、财政总长罗文干,愤而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1文中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子提出了哪些希望?(1)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2)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3)在平时的个
5、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2在蔡先生提出的三个希望之中,他为什么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蔡先生的三点要求,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而这种弊端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在于学校的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首先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3从本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蔡元培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当时人人追求
6、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自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其次,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人士。他针对当时北大师生共存的不良风气,大胆地指出,并明确表示:“北京大学虽名声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最后,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深刻认识的教育家。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科学的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独到认识。4阅读文章第2段,讨论北大青年学子为求学和为做官发财而学的学习宗旨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此处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加倍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
7、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使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5阅读文章第3段,思考:作者在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时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加以分析。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如“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作者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道理论证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了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数载(zi)提携(xi)道义相勖(xn
8、)B造诣(y)店肆(s)聘请(pn)能裨实用(p)C敷衍(yn)弭谤(bn)商榷(qu)孜孜求学(z)D肄业(s)切磋(cu)訾詈(z)砥砺德行(d)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罡风开诚布公根深蒂固聊以慰籍B诋毁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征博引C镌刻细枝末节怡笑大方力矫颓俗D卓绝张驰有度精旨奥义规行矩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_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与运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认为,如果我们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就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_之道。我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全线飘红,这是我国互联网产业步
9、入_并稳定健康发展的体现。A熟悉处世正规B熟习处世正轨C熟悉处事正规D熟习处事正轨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多发易发的情况下,避免社会冲动、易变、浮躁,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万代不易。B南极天气风雨如晦,据气象预报,1月6日天气可能有转好趋势,是雪龙号“突围”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很短暂,需要“雪龙”号做好准备。C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但是那种曲高和寡,业界“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也是存在的。D近百年来,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那些抱定军国主义亡灵不放的人
10、,与这个大时代格高意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A我们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和法规,研究非法网站的特点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特点。B由于访问量过大,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C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D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蔡元培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
11、不忘读书。”_。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他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由制造炸药到制造“思想炸弹”,蔡元培最终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者,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A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B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C蔡元培之所以会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D与蔡元培本人的经历分不开,他有借助文化
12、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7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的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
13、扎根到“新青年”之中。而在新青年杂志的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由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做,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月至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
14、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他还声明自己决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于守旧势力压迫他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拒绝,表
15、示:“北京大学的一切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在保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传新文化最有力的人之一。如在提倡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此后,他还多次发表演说,宣传白话文必然取代文言文。在提倡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持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活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重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以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领,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此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援助科学社,每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
16、学杂志的经费,并积极为科学社募集基金。然而,在宣传新文化的过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色。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说,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动机,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作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段。而对蔡元培来说,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固然也有政治的动机,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倾向,又导致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但能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而且能解决人生
17、观的问题。蔡元培则不同,他虽然也提倡科学,热心赞助科学事业,但他认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关于存在、意识等“形上”的一部分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与此相关,在人生观问题上,蔡元培也不像陈、胡等新文化人士那样采取一种简单的态度,以为只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就解决了。他认为,美术和科学都是人生须臾不可脱离的,科学予人以知识,美术予人以情感的要求,他指出:“世之重道德者,无不有赖乎美术及科学,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也。”他还认为,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美感具有与现实利益无关的超脱性,是人类生而固有的内在必然而不待外铄。并且,由于美感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展个性
18、的自由,所以便导致人类罪恶的“占有性冲动”逐渐减少,而使人类趋于高尚的“创造性冲动”得以逐渐扩展。(摘编自崔志海蔡元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迁到北大,此举扩大了新青年的影响,从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面对守旧势力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蔡元培严词以对,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与之辩论,表现了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精神。C蔡元培充分肯定了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积极支持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但他同时认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D蔡元培认识到美虽然与现实无关,但是美可以发展人的自由个性,从而使人产生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E本
19、文叙述了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表现,描写了他为推动新文化运动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的事迹,展现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伟大人格。2对于影响巨大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主要有哪些贡献?请简要分析。3蔡元培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不同于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人士的思想特色?请简要分析。4人们以“亮节高风”来评价蔡元培先生,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代理北大校长智效民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建设需要,远在西南边陲的北京大学等单位需要尽快返回北平。当时人们把这一行动称为“复员”。傅斯年逝世后,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在回忆文章中说:“抗战胜利,各校复员,北京大学地位重要。我和
20、他商量,想请胡适之先生担任校长,他也极力主张。不过胡先生不能立即回国,结果,又把代理校长推到他的身上。他当时虽表示不愿,但北大是他的母校,而胡先生又是他的老师,我以大义相劝,他也不得不勉强答应。”傅斯年在北大校庆时曾经表示:蒋梦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不如胡适之,但他办事的能力也比胡先生强。因此他半开玩笑地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蒋梦麟听到这番话以后,幽默地对他说:“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人是北大的功狗。”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45年9月,傅斯年以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身份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教育
21、善后复员会议。随后他派遣陈雪屏、郑天挺、杨振声、曾昭抡等人回到北平接收北大校产,为学校复员做准备。不久傅斯年也抵达北平。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他还争取到了北大周围的许多敌伪房产和无主民房,其中包括相公府、东厂胡同的黎元洪故居、旧国会大厦等建筑。为此,他在致敌伪产业处理局等部门的公函中称:“查本校复员在即,需用房屋至为迫切。兹将邻近本校之敌伪房产地址开具清单,敬希惠察,允将单列各处暂为拨借应用,或订价购置以济急需。”在致李宗仁、孙越崎、熊斌的电报中称:“本校校址不敷亟待购置民房,拟请将后门、沙滩、马神庙、南北池子、皇城根、南夹道、南河沿一带及西四至西单间之敌伪房产尽先拨归本校价购以资应用。”据陈雪
22、屏回忆,傅斯年经常对他说:“关于行政上的业务,我们应先替胡先生办好,将来不劳他操心。即以校产为言,他断不愿和别人抢东西的。”这说明,让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确实是明智之举。抗战胜利后,日伪时期的北平大专院校师生如何安排,是教育当局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人手不够,陈雪屏聘用了一些日伪时期的教员讲课。但这时傅斯年已在重庆发表声明,为保持北京大学的纯洁,坚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1945年11月,傅斯年抵达北平时,陈雪屏等人到机场迎接。傅斯年见到陈雪屏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与伪大学的教师有没有来往。陈雪屏如实回答后,傅斯年很不满意,他激动地说:“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伪教职员听说傅斯年坚决不录用
23、他们,便四处活动,要求继续留用。他们甚至向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请愿,还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致傅斯年公开信,申述他们留下来充当日伪教员的理由和苦衷。这些理由和苦衷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就连陈雪屏也认为,除了极少数人甘心附逆外,大多数人是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来的,因此不必过于认真。对此,傅斯年再次发表声明,重申不用伪教职员的决心。他说,抗战开始后,北大是请全体教职员内迁的。事实上,除了周作人等一两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应该响应。即使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内迁,也可以到辅仁大学或燕京大学任教。因此,那些到伪北大任教的人与北大毫无关系。他还说:“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须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青年不知所
24、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岂不成了国家的罪人?”1946年8月,已经卸去北大代理校长之职的傅斯年在经世日报发表漫谈办学的文章,提出要办好一所学校,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面对教师们“衣食无着”的困境,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第二,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第三,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否则就会风潮不断。第四,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规律的行动,求学的志愿,求真的信心,师生相爱的诚意,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文章结束时他自豪地说:“我这几个月负北京大学的责任,实在一无贡献,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只有一条颇堪自负的,便是分别泾渭,为北
25、京大学保持了一个干净的纪录。”(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经过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的极力相劝,傅斯年同意出任北大代理校长,表现了他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教育的责任。B文章多次引用了傅斯年所写的公函及电报,意在表现傅斯年办事认真负责,不畏权贵,敢于为母校争取利益的精神。C傅斯年知道胡适之不愿意和别人抢东西,所以他就代胡适之做好杂事,好让他回来后能够不为杂事所扰,安心治校。D傅斯年治校坚持原则,为的就是为北京大学保持一个干净的纪录,保证学校是一个正是非、辨忠奸的地方。E漫谈办学一文是傅斯年对自己作为北大代理校长的自我评价,既有谦虚的低调,也有自负的高调,表现
26、了他的坦荡。2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件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傅斯年被认为是“北大的功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傅斯年在任北大代理校长时“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是不是真的是“一无贡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
27、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
28、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
29、“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
30、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
31、,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
32、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33、”,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1C【解析】A项,勖应读x。B项,裨应读b。D项,肄应读y。2B【解析】A项,“籍”应为“藉”;C项,“怡”应为“贻”;D项,“驰”应为“弛”。3B4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万代不易”:永远不改变;B项,“风雨如晦”:形容局势动荡,社会黑暗;C项,“曲高和寡”: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
34、,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D项,“格高意远”: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5D【解析】A项,语序不当,先“研究”后“制定”;B项,成分“遭遇”后缺宾语;C项,重复赘余,“提出”和“质疑”重复。6C【解析】分析所给选项可知,B项,因果关系不当,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理念,但不能说“因为他有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D项,缺少关联词,语意不连贯。横线前的句子为蔡元培关于读书和救国的名言,反映的是他的理念,而比较A、C项可知,C项紧承横线前的句子,先谈理念,衔接更恰当。7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同时两个图案又构成了变体的“汉”字。其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35、。(一)1AC【解析】B项,“严词以对”的理解有误,原文为“嗤之以鼻”,并没有正面应对,更没有以“办学方针”与之辩论。D项,“与现实无关”与原文意思有出入,“使人产生创造力”这个意思文中也没有体现。E项,文中没有表现其“殚精竭虑、不遗余力”。2主要贡献:以北大为阵地,聚拢了新文化运动人士,使他们充分发挥了作用。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护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努力宣传新文化,提倡白话文,支持中国科学社。3主要不同: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动机不同。陈、胡等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动机,蔡元培则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在一些文化问
36、题上持不同见解。如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蔡元培则认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在人生观问题上的不同。陈、胡等认为只需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蔡元培则同时强调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4示例:“亮节高风”是就蔡元培先生的人品进行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容异见,和而不同。比如蔡元培与陈、胡等人思想主张有分歧,但他一方面仍然延聘他们为北大教员,支持他们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公而忘私,深明大义。面对针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蔡元培“嗤之以鼻”、不予计较,他极力辩明的是北大的办学方针,维护北大这个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勇担责任,顾全大局
37、。面对北洋政府的施压,蔡元培勇于承担责任,表示:“北京大学的一切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二)1CD【解析】A项,体现“对教育的责任”有误,过于牵强;B项,“不畏权贵”无中生有;E项,“自我评价”有误,那篇文章是一篇治校总结。2一是接收校产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二是坚决拒绝伪北大教员继续留任。【解析】文中第三段说“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答时,把下面相关的两件事概括出来即可。3尽心尽力地为北大做了一些“杂务的事”,做好了胡适之回来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劳苦功高。办事能力强。德性是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4不是。在为学校复员做准备的时候,需要一个有能力做好“杂务的事”的
38、人。在为学校复员做准备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往往就是一些“杂务的事”。要做到办好一所学校的四个方面,离不开“杂务的事”,做这样的“杂务的事”就是贡献。傅斯年尽心尽力做的接收校产和坚决拒绝伪北大教员继续留任这两件事,虽然只是“杂务的事”,但为北大的复员和北大的纯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杂务的事”是需要人做的,这也是贡献。只要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即可。1D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C项“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理解错误;E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判断错误;B项前半句“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
39、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对,后半句“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错,原文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才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2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解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对答题区间,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要概括要点,尽量使用文中词语。本题中注意两点:一是“1985”的时间限制,必须是发生在1985年的事,包括作品发表与获奖。二是
40、陈忠实的“标志”,包括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等。【名师点睛】答题步骤: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再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信息。3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4“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名师点睛】探究题题型开放,但观点必须紧扣文本要求,并与现实结合起来。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