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必修一备课札记24解放战争中的政治秀 秀是英文表演的音译。既为表演,大抵只是一种态度的表示,并不意味着真实。政治秀是政治表演,同样也不能完全当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世相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的情况不绝于书,翻云覆雨的做法更是常见。为了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做秀往往是一种策略。无论是古代在天坛装模作样扶犁春耕的皇帝,还是现代每逢佳节深入基层嘘寒问暖的领袖都有秀的成分,区别在于真情的多少,成功与否。如果我们编一部政治做秀史,肯定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在所有的做秀活动中,我以为最不成功的是中共建国之前内战前后蒋介石的两次政治秀。八年抗战结束,民心厌战,社会急需休养生息。而在重庆的民国领
2、袖蒋介石,面对着抗战时期已然壮大的北方“共匪”,忧心忡忡,必除之而后快。但是熟悉民众心理同时更熟悉政治权谋的蒋介石是不愿承担破坏和平的责任的,同时发动内战的准备也十分不足,国军大部分部队龟缩于西南方向,对抗战的突然胜利还来不及反应,对延安的共产党又不能听任其发展,于是请中共的党魁到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来解决共产党的策略便自然产生。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的前一天,一封电报就急匆匆地自重庆发往延安,电文不长,抄录如下:“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3、”。单纯从字面上看,这封电文写得真挚感人,朴实无华。民国领袖渴望和平与其它党派风雨同舟协商建国之心跃然纸上,而“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刻,不仅隐隐透出一股压力,还将蒋介石盼望中共领导到来的急切的心情表达的一清二楚,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大概是“你可别不来呀,我发电报后就急切地盼望您的到来。”六天以后,第二封电报又发至延安,“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安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努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收抗战之果,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蒋中正 八月二十日”。与第一封电报相比,除了继续体现蒋中正对和平的渴望外,还有对毛泽东等人到重庆的殷切期盼,
4、而且明确告知中共领袖如果你们真正“体念国家安危,悯怀人民疾苦,”的话,就应该到重庆来谈判。其潜台词十分明了,如果你们不来的话,那么谁不体谅人民的疾苦就不说自明了。 延安对蒋介石的两封电报的反应,具体情况如何,需要其它史料的佐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蒋介石的政治秀延安肯定有激烈的争论。就在延安还没有明确的反应之时,三天后,蒋介石又发出了第三封电报,“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蒋中正,八月二十三日”其中电文中的一个“仍”字继续表达对毛去重庆的期望外,将国家前途与毛的到访结合了起来。每与学生欣赏这些精妙绝伦的电
5、报时候,我总会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延安接到这些封电报后哪里的领导人会做如何感想评价?另外我还会给学生提供另外一种史实,这些给共产党的电报都公开发表在当时国统区的各大报纸上,请学生想想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这既是政治上争取主动,也是欺骗全国的舆论,既给民众一种国民政府要和平的印象,也给中共以政治上的压力,可谓一箭双雕。至于是否真正体现要实现和平,则是大可不必认真的。对国民政府来说,消灭和控制中共恐怕才是真正的目的。至于谁真正需要和平,从常识的角度也不难看出,即使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力量得以强大,其实力也不能与国民政府的实力相比。国民政府的强大与共产党势力的弱小是不言而喻的,自会对和平更渴求,这也应该
6、是不言而喻的,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不会傻到主动求战的程度,因此重庆所体现的和平只能是一种虚假的政治秀。而况且在谈判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也足以表明,对国民政府来说,其真正的目的不过是借重庆谈判来愚人耳目,为战争做准备而已。当国民政府的准备充分后,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而中原的枪声也充分证明三顾茅庐般的邀请电文也好,重庆谈判中的欢迎宴会也罢,只不过都是一场精彩的政治秀罢了。耐人深思的是,这样的政治秀在国共的最后决战中,竟然又出现了一次。只不过这一次出现的时候,国民政府已经是江河日下,危机四伏了。其时,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决战已基本结束,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殆尽,国民党内反蔣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1949年的元旦,穷途
7、末路的蔣委员长面对着四面楚歌的形势,虽然决定以退为进,辞职下野,但仍没有忘记在新年文告中向全国民众秀一把。在1949年的元旦文告中,蒋介石虽然还不忘将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共,“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须知这个问题的决定,全在于共党。”就是在这样已经失败的情况下,蒋介石还使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做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而且后面还不忘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忍辱负重一心为公的领导人,说什么“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
8、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的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至于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而实际上,在蒋介石的治下,民众是否能够休养生息,民主是否能够体现,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准究竟如何?不能仅看这一篇漂亮的文字,而应该看看内战连绵不断的战火,看看被杀的李公朴和闻一多等民主人士的鲜血,看看国统区腾飞的物价和遍地饿殍的饥民,看看不断高涨的学生运动和被中共称之为的第二条战线。而那漂亮的新年文告,只不过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场政治秀罢了。当然了政治上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政治,什么是政治秀实际上
9、也并不难。孙中山先生说过,政治乃众人之事,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无论什么样的政治活动只能靠秀去维持,而这样的秀如果不曾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其失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据说蒋介石在撤离大陆时,曾愤恨地说,他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而是被国民党打败的,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他为什么失败,那些经过共产党土地改革而获得土地的农民知道,那些解放后翻身做主人的城市里的工人知道,而这些是高高在上的蔣先生当时所不知道的。记得有位哲人曾言,真正的同情不是扔给狗一根肉骨头,而是与狗同啃一根骨头。政治又何尝不是如此,高高在上领导偶尔对做一个亲民的姿态只能是一种做秀,真正的亲民是与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实际上政府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为民服务是其存在的根本,正因为如此,现在中国政府许多机关的照壁之上经常镶嵌的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他们明白,要想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恐怕单靠秀是不行的,还必须用真诚去赢得民众的支持。而这,既是蒋介石的两次政治秀告诉我们的,也是解放战争的其他历史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