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材料一图表一20062010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值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变化情况图表二20062010年江苏R&D经费及所占GDP的比重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R&D经费(亿元)346432585717862R&D经费占GDP比重(%)1.61.681.922. 12.19注:R&D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2010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材料二江苏“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2、升级,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2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 000元上调至每月3 500元,将现行工薪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经测算,与去年相比,合计2011年约减少财政收入1 200亿元。
3、(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调整的经济意义。3材料一图表1“十一五”期间江苏省A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图表22010年江苏省A市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市失业登记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空气质量优良率() A市30 18414 81625100933江苏省22 9449.1183.59890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江苏省A市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启动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以多元富民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1)请你提取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2)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江
4、苏省其他地区应该如何借鉴A市的经验。4海洋经济带依托海洋,海陆统筹,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是传统产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等属新兴海洋产业。材料二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201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7 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9%。山东海岸线总长占全国的1/6,拥有的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和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1) 结合图1和材料二说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原因,并根据图2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两点合理化
5、建议。材料三山东省L市未划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题区,但该市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而是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并积极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借助于该市东临大海、近海临港的优势,加强与港口的对接,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海外市场的对接;二是发挥南靠长三角、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入江浙沪,对接大上海,实现借势发展。(2) 从哲学上说明该市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答案 1(1)图表一反映了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图表二反映了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及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江苏科技研发投入的不
6、断增加带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创新经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1)“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是收入增长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说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或没有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2)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理顺国家与个人之
7、间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建议: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海洋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市根据东临大海、近海临港,南靠长三角、交通便利的优势,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该市面对现实不失落,而是在认真分析本地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东接南融”战略,主动对接和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该市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制定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实现借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