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2.通过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味”。3.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赏秋词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观秋图 1.“故都”指什么地方?解题北平2.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突出北平历史悠久表达怀念、眷恋之情初读文本故都的秋1.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对这些特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2.请用简洁的语言,扣住这些段落中的主要景物,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秋景图。特色是“清、静、悲凉”。3
2、11 自然段。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再读文本故都的秋标出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观秋色青天蓝朵秋草落蕊树影灰土灰沉沉的天青布枣树(蓝绿)(蓝色)(黄色)(灰白)(暗灰)(灰色)(灰色)(蓝绿)(淡绿微黄)清听秋声标出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静品秋味秋色秋声青天蓝朵秋草落蕊树影灰土灰天(蓝绿)(蓝色)(黄色)(灰白)(暗灰)(灰色)(灰色)鸽飞声蝉 声风雨声问答声静清悲凉(秋味)香山红叶颐和园作者为什么只撷取这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灰色的花、槐、蝉、雨、果等景物来细味秋天的“清、静、悲凉”呢?品秋味
3、(提示: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个人气质。)合作探究创造社成员合影郁达夫(左一)和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郁达夫3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随兄长留学日本。十年客居日本的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体现出了他浓郁的抑郁、孤僻的个性特征,另外,他还提倡写“静的文学”。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离群索居的寂寞的生活。本文正是写于此时。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悲凉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故都的秋秋色秋声静清悲凉(秋味)眷恋之情落寞之感家国之思完美结合以景显情以情驭景如何才能做到以景显情、以情驭景呢?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2、充分调动我们的各个感官。3、合理运用多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