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导入新知小结板书作业拓展封底5.卢沟桥烽火六年级语文下新课标苏激趣导入返回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卢沟桥烽火。新知构建一、精读感悟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我军的英勇气概。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词语,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的。2.汇报描写日寇的词句,并说说从这些词句中读懂了什么。(3)从“全副武装”“搜查”“恼羞成怒”“首先”“密集”“倾泻”可以看出“这显然是蓄
2、谋已久的挑衅行为”。(1)“偷偷地”“摸来”表现了日寇的做贼心虚。(2)“气势汹汹”可见日寇的蛮横无理。(4)“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从中看出日寇以为我军不堪一击,迫不及待地像疯狗一样要来个“彻底解决”,事实证明日寇是愚蠢的。(5)“日本鬼子人仰马翻”写出了日寇不过是纸老虎,也从侧面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7)“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写出了日寇的可耻下场,也表现了我军的不可欺辱!(6)“日寇吃了亏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表现了日寇的疯狂。3.从哪里可以看出日军是“蓄谋已久”?他们“全副武装”可见早有进攻准备;从“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3、可以看出他们的行动并不是光明正大的,纯属阴谋。这些都表明日军是“蓄谋已久”。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阅读描写我军的词句,并说说从这些词句中读懂了什么。(1)“当即严词拒绝”,从中看出我军的严防死守。(2)当日寇首先开火,我军立即开枪还击。表现了我军不畏强敌。(3)“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我军以退为进,伺机而动,表现了我军的机智勇敢。(4)“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交代了我军能打胜仗的重要原因。(5)“举起”“冒着”“冲出”“砍去”这四个连贯的动作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6)“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榴弹悄悄地向
4、卢沟桥进发”,我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7)“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我军大声喊叫助威,喊声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8)“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表现了我军的足智多谋。(9)“激战一直凌晨”说明战斗的激烈,我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0)“侵占桥头手中。”侵略军是没有好下场的。正义必胜!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的感情色彩。(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第一句写出了日
5、寇的做贼心虚,表达了对日寇的鄙视和唾弃的感情。第二句写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表达了对我军的表扬、赞许之情。6.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在文章中有什么好处?对比描写敌我双方人物行为的语言,进一步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我国守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7.朗读指导。从中国守军的回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外敌、奋起反抗、保卫祖国领土的爱国精神。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激昂中略带悲壮,读出对中国守军的崇敬和对日寇的仇恨。二、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1.朗读第7自然段,思考
6、:“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为什么连用了三个“!”?这三句话能否调换顺序?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中国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范围安排的,说明中国的领土正在被日寇逐渐蚕食。2.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抗战,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民爱国热情强烈?从“成群结队”“夜以继日”“大批”可以体会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在关键时刻空前团结,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3.朗读指导。语气急促,读出当时的危急之感,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把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三、阅读第9自然段。1.读第9自然段,思考:(1)“如火如荼”
7、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2)卢沟桥事变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伟大的?(1)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在课文中以拉开序幕作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2)卢沟桥事变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从此,一场为正义、为独立、为自由而战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所以说它是伟大的。2.齐读这一段,读出气势。返回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通过抓住敌军和我军的表现的词语,通过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到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和日军侵略者的丑恶嘴脸。通过反复朗读,认清了日
8、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返回返回板书设计卢沟桥烽火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严词拒绝第二天凌晨 大举进攻同仇敌忾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主动出击敌军 我军布置作业作业1作业2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冒:往上升,向外透;顶着,向着;鲁莽,轻率;触犯,冲撞;假充,假托。1.战士们已经冒雨前进了三天三夜。()2.水面冒出了一串串泡泡。()3.因为他说话太冒失,所以王叔叔生气了()4
9、.因为他冒犯了皇帝,所以被罢官了。()二、选词填空。侵占 侵略 侵害 侵吞1.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我国,()了东北三省,()了我国大量的资源,()了我国人民的利益。侵略侵占侵吞侵害偷偷地 悄悄地 摸来 进发2.(1)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向卢沟桥()。(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向卢沟桥()。偷偷地摸来悄悄地进发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卢沟桥事变”又称“”,发生的时间是,它拉开了_从此,一场伟大的便_地展开了。2.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华民族危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
10、幕抗日战争 如火如荼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返回知识拓展“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