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扫描】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
2、有最重要的地位。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
3、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4、、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2)物
5、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
6、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
7、议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
8、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A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
9、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要点透析】1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哲学上的物质概括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10、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物质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要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所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同时,还应看到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
11、本属性是运动。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两者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
12、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物质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3、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重要提示:要注意规律问题上的几个误区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规律作为
14、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如“水往低处流”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不能说“水往低处流”就是规律。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者改造它。而规则是主观的,它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也不是规律,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