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马克思无产阶级最伟大的精神导师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
2、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恩格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
3、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亲密战友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海中。 想起了马克思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2.写作背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
4、阶级的伟大导师逝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文。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3.相关知识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作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悼词作为演讲辞必须具有:(1)明确的针对性。写稿前必须了解会议的性质、目的,了解听众的职业、文化层次
5、、心理,以及关心和想解决的问题。(2)鲜明的观点。写讲演稿和写议论文一样,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3)具体丰富的内容。(4)层次清楚,语言准确、生动。课堂探究一、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2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包含什么丰富的内涵?3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里却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4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5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6文中有一个180多字的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6、,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看法。我的观点: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篇悼词开始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逝世时的情景,然后从两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的巨大损失,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一
7、生在这两方面的伟大贡献,以及马克思的巨大影响。最后悼词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结,表达了深切的崇敬和悼念之情。【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答案】(1)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2)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3)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对马克思逝世深感遗憾和惋惜。2【答案】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指导革命实践,否则
8、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3【答案】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人。在那样一个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将”字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4【答案】用到了“历来”“繁芜丛杂”“掩盖”“简单”四个词语。词语贴切、准确,使
9、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作用:(1)“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2)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5【答案】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亿万奴隶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样伟大的科学家。6【答案】观点一: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而这一长句则是理论上的第一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繁茂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生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的。观点二:由于这一复杂长句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枝繁叶茂,粗略一看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再者说,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句子长了,演讲者觉得拗口,听众也会觉得费解。演讲中应尽量用短句、整句,在注重文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实和易于接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