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29424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例1出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将一定数量的果汁倒入两种不同的杯子中,已知这两种杯子容量之间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求每种杯子的容量分别是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

2、相应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 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同时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重要的是体会一种思想方法。三、教学方法1、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究替换的过程。3、多提启发性问题。四、教具准备1、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3、,初步感知替换策略的魅力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师:谁来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讲述。师:聪明的曹冲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呢?学生思考回答。(课件演示)师:聪明的曹冲想到的办法是把大象( )成石头,解决了大臣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也希望大家像曹冲一样做一个积极动脑,勤于思考的好学生,行吗!2、快速抢答: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思考,抢答。师:你怎么想的呀。师:看曹冲称象和快速抢答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方法-替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

4、1)课件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说,教师板书)大杯个数 小杯个数 果汁总量1 6 720毫升师:信息中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 (倍数关系)生1: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课件演示)生2:3个小杯的容量相当于一个大杯的容量。(课件演示)(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 师:每个大杯的容量与小杯的容量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怎样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解决呢?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

5、方法来表示大杯和小杯。(学生画,教师巡视,而后展示学生画的结果)师:那你认为怎么解决呢?先独立思考,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想法:(师板书) 把大杯换成小杯 把小杯换成大杯(4)利用课件探究替换的过程。列式: 答:小杯的容量是 毫升, 大杯的容量是 毫升。 1、 把大杯替换成小杯。 (5)说说替换后的好处。师: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替换后有什么好处?生1:替换后可以平均分,(“平均分”这个词用得好,怎样平均分呢?)一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就变成了9个小杯,然后把果汁平均分成9份,每份的数量就是小杯的容量。生2:替换后,可以根据果汁的总量和杯子的总数求出每种杯子的容量

6、。(6)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杯个数 小杯个数 果汁总量1 6 720毫升 3+6 720毫升(7)你能把替换的方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点)(8)检验: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9)学生独立探究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的过程(画图、列式、检验) 教师板书: 大杯个数 小杯个数 果汁总量1 6 720毫升 3+6 720毫升 1 +2 720毫升(10)引导: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而总数不变,复杂问题变为简单化)(11)继续探讨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a. 师:把例1“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改为“大杯的容量比

7、小杯的容量多20毫升”,其他条件不变,能不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呢?b.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中教师提示“替换后总量有没有变化”。c.学生通过画图演示替换过程。d.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杯个数 小杯个数 果汁总量1 6 720毫升 3+6 720毫升 倍数关系 1 +2 720毫升 1+6 700毫升相差关系 1+6 840毫升e.学生独立列式解答。f.引导比较两题的异同。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

8、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师巡视指导,练后评析,重在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9、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师:在用替换方法解决问题时,结合画图更容易;还要区分是倍数还是相差关系。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第1、2题六、教学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