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A教皇游行B提出九十五条论纲C兜售赎罪券 D建政教合一国家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会贪婪腐化,不断搜刮教民的钱财,兜售赎罪券是其手段之一,最终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线。2下列教派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是()A路德宗 B加尔文宗C英国国教会 D耶稣会解析:选B。加尔文的“选民”与“弃民”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符合了早期资本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3(2012滨洲高二检测)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
2、制度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举措,B、D两项不符合史实,英国宗教改革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也没有实行政教分离,故C为正确答案。4罗马天主教会进行的纯洁运动的内容有()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败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为争取民众,取缔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A BC D解析:选B。罗马天主教会采取措施抵御新教的攻势,被称为教会的纯洁运动。为加紧打击“异端”,罗马天主教会加强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因此错误,B项为正确答案。5阅读下列材料: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请回答
3、:(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概况及意义。第(1)问要列举基本史实。第(2)问注意从多个角度评价宗教改革的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特别是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答案:(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一、选择题
4、1(2012中山高二检测)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宗教改革为界,教皇和皇帝的权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因为宗教改革就是反对教皇的教权。阅读材料和对比选项可知符合题干要求的是D项。2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信仰的唯一根据是
5、圣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BC D解析:选B。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的是加尔文,故错误。3(2012福建龙岩高二检测)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创立的加尔文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 B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加尔文比路德更激进,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其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不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故选A。4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
6、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解析:选C。加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它既对新兴资产阶级起了鼓舞作用,又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提供了理论辩护。因为,上帝的“先定”是通过人的自身努力来体现的,凡是发财致富的就是上帝的“选民”,而贫穷受苦的则是上帝的“弃民”。5. (2012湖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加尔文和马丁路德的共同主张有()简化宗教仪式圣经是最高权威个人可直接与上帝交流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A BC D解析:选A。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是加尔文改革中的内容
7、,故排除含的选项。此类题注意用排除法。6英国宗教改革后()A国教成为英国人唯一的信仰B圣经失去了神圣的光环C教会最高首脑听命于国王D王权高于教权解析:选D。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通过改革,英国国王成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同时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这就意味着D项是正确的。英国宗教改革后国内还有清教徒,因此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表述错误。7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建立了以国王为首的教会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BC D解析:选D。“教随国定”原则是德国君主确定的,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是英
8、国的宗教改革。故排除。8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广大信徒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先定论”。二、非选择题9(2012贵州省金沙县高二阶段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
9、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材料2: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1,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2)比较材料2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中的出发点依据材料1中关键信息“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来归纳概括,其地位依据
10、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中的共同之处注意抓住材料2中两段材料的共同点“上帝”来回答,其积极作用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答案:(1)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地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共同之处: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积极作用: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其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课中思考题】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教材P58)提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里可以以宗教改革为典
11、型例证来证明这一点。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2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教材P62)提示: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首先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治。此外,英国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3耶稣教会为什么要不择手段进行传教?(教材P63)提示:耶稣教会成员绝对服从教皇和上级,他们深入宫廷,结交权贵,开办医院和学
12、校,运用一切方式为天主教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利益,从思想上控制人的精神世界。在海外传教中,它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4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教材P65)提示:在基督教各宗派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宗教宽容。但是,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和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实现宗教宽容仍需时日。“冷战”结束以后,宗教冲突更显突出,并且与民族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等交织在一起。提倡宗教宽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析与探究】 (教材P66)1阅读以上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
13、。提示:(1)原因:材料1表明教会要掠夺德意志人的钱财;材料2表明教会通过兜售赎罪券骗取德意志人的钱财;材料3表明路德愤起揭穿教会的骗局,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2)区别:教会主张通过教会赎罪和得救;路德主张真诚地悔过就可以得救,无须经过教会。2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思考宽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示:(1)“异端”的本义指非正统的宗教派别,是一个宗教用词,在希腊文原文中,意思是“选择”或“选择的行为”;在圣经中,引申为党派的意思,指一群兴趣及信念相同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在基督教的历史中,总是在某一教宗斥责另一教宗时使用,故在基督教的语境下“异端”一词有负面含义。在教材给出的材料
14、中,“异端”基本上符合上述本义,指的是非正统的或与某一教派、某一区域的宗教信仰不一样的人。进 一步看,称别人为“异端”包含着排斥异己和思想文化专制的意思,违背宗教宽容的原则。(2)现代社会中,宗教纷争仍然是一个复杂问题。实现宗教宽容,有助于维护人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自我测评】(教材P66)1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提示:(1)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在欧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控制着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拥有巨大的政治权力,占据大量的财富和经济资源,是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和主要支柱。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教会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因此,
15、必须打碎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桎梏。(2)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的勾结与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极端腐化,都使得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上述这些矛盾在德意志尤为尖锐,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的首先发生。2结合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提示:路德初期的宗教改革主张可归纳为:(1)“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原则。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2)圣经高于一切,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3)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4)政教分离(这是近代主权国家观念的萌芽)。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提示:欧洲宗教改革是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欧洲的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的要求。它和文艺复兴运动并称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两大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