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第 二 课 时可爱的中国191.了解方志敏的事迹,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解革命先辈伟大的理想和追求。(重点)2.理解作者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称读者为“朋友”的含义。(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u 核心问题:课文饱含着作者哪些不同的情感?u 串珠问题:1.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2.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状况?作者憧憬的中国未来是怎样的?3.文中的“朋友”指的是谁?作者这样称呼有何表达效果?4.作者为什么要用“母亲”来形容自己的祖
2、国?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比喻这句话用比喻,将祖国比作“母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设问文章开头一个感叹句,一个陈述句,一个设问句。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排比和反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呼唤民众
3、团结起来,同敌人进行斗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对民众麻木的愤怒。排比、反问概念排比是一种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方法。如本文第2自然段中4个“难道”,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出来。判断方法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品析排比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祖国母亲会骂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祖国母亲是不会说话的,更不会骂,真正痛彻心扉的是作者自己。正因为无比热爱祖国母亲,所以当母亲遭受苦难时,他才会心如刀割,呼唤祖国的儿女们用“伟大的团结
4、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卖国求荣、欺压同胞的汉奸、卖国贼的无比痛恨,也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内疚和痛惜自责之情。比喻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句话采用了
5、什么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从祖国母亲屈辱的现状和作者理想中光明的未来的鲜明对比中,可看出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心。排比、对比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无比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拓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可以为祖国母亲做点儿什么?_示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祖国的科学研究作贡献。我们要多关心国家大事。我们要刻苦求知识,潜心学文化,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的动力。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
6、,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u 核心问题:有对祖国母亲惨遭蹂躏的痛惜,有眼看祖国母亲饱受残害却不能保护的愧疚,有对帝国主义列强与汉奸卖国贼的痛恨,有对中华民族光辉成就的赞美,有对祖国美好前途的期盼。课文饱含着作者哪些不同的情感?1.一读: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课文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表达了作者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u 串珠问题:2.二思: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状况?作者憧憬的中国未来是怎样的?作者描述的当时的中国是国弊民穷,侵略者掠夺中国,内忧外患,并且部分同胞麻木不仁,没有救国救民的意识和责任。他憧憬的未来“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
7、了悲叹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3.三品:文中的“朋友”指的是谁?作者这样称呼有何表达效果?文中的“朋友”指的是祖国母亲的儿女,也就是全国民众。作者这样称呼有亲切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有拯救祖国的责任,也能激发全国民众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勇气和豪情,抒发了作者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4.四悟:作者为什么要用“母亲”来形容自己的祖国?作者用“母亲”来形容祖国,因为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期望祖国早日富强。可爱的中国深情赞美母亲可爱爱国之心赤子情怀课文结构提出质疑连母亲都爱护不住了发出号召拿起武器拯救母亲展望未来前途光明、斩去锁链、日新月异坚定信念在很近的将来
8、本文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表明了作者对祖国的满腔热忱,表达了他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课文主旨推荐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zu)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
9、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
10、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国学诵读【关于爱国的成语】精忠报国 以身殉国 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 保家卫国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许许多多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志士,他们哪怕身陷敌人的监狱,也决不哀告、决不跪求、决不哭泣,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使我们的祖国变得如此可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富强,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快乐,他们不愧是中国母
11、亲的好儿女,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他们的信仰与理想中。1“朋友”指的是谁?方志敏对朋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朋友”指的是祖国母亲的儿女,也就是全国民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全体民众的信赖和殷切希望。2课文是怎样描述中国“目前”的景况和“将来”的景象的?参考答案:例如文章第四自然段用了排比和对比的方法,描绘了祖国“目前”的景况和“将来”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希望。一、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可憎(zngzng)汉奸(jingn)瘟疫(wnyn)国弊(pb)蹂躏(lnln)愚昧(miwi)二、读拼音,写词语。b xu chu hn xi di wn y y mn
12、剥 削携 带仇 恨瘟 疫野 蛮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对号入座。刻不()()国()民()江山()()生()活()日()月()()()一新1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2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3国家落后、人民贫穷。()容缓弊穷破碎吞剥新异改造刻不容缓日新月异国弊民穷四、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主要的修辞手法。1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2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3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4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反问比喻设问拟人五、按要求写句子。1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缩句)_2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转述句)_3今年我一定要参加夏令营。(改为双重否定句)_4夕阳染红了云彩。(改为“被”字句)_中国是母亲。伯父笑着说,还是他的记性好。今年我不会不要参加夏令营。云彩被夕阳染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