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儿童的喜爱。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
2、饰起来,叫作圣诞树。闪烁:发出光亮。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因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炉出现,小女孩太饿,期盼能吃饱的食物,小女孩太孤单,她希望得到奶奶的疼爱。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在“擦火柴”这部分,可以先整体默读,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小女孩供擦然三次火柴。第一次看到暖烘烘的火炉,第二次看到香喷喷的烤鹅和圣诞树,第三次看到慈爱的奶奶。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
3、,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
4、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
5、情感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精读课文,体验情感精读课文,体验情感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课后,请同学们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用心去阅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世界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