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种群数量的变化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BC D解析:选B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第二,提出合理的假设;第三,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第四,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2、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解析:选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繁殖。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在K/2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群密度就可预算出K值。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
3、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选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刚迁入时,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B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aC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D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使其他生物的K值升高解析:选B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波动的中轴线所代表的数值即为K,大约对应图中的b。5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
4、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解析:选B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图中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
5、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选B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t1时,开始捕获该鱼获得的量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为开始捕捞的最佳时期。7“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只/100 m2)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第9周第11周福寿螺数量4052118198270268A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D调查期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大解析:选A福寿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福寿螺数量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
7、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点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零(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要合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使种群密度维持在增长率最大的b点;该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为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号培
8、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的开始下降解析:选A由表格可知,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是。相对于试管,试管内由于有毒物质积累最快,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10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J”型曲
9、线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选C由表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年龄组成由增长型转变为稳定型;第7年种群数量接近K值,种内斗争最激烈。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10分)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_。(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哪一点开始的?_。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的?_。(4)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
10、,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成因、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实际应用。分析如下:答案:(1)d点(2)b点(3)a点c点(4)b点12(10分)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实验一:按表中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共4组实验,用 1 000 mL 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用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出了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实验二:进一步进行
11、了下表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_,每次计数要做_。(2)实验一:图中曲线代表的是_组的结果;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实验二想研究_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此实验中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是_组。解析:(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了保证计数的准确性,应在取样时进行振荡,使酵母菌与培养液混合均匀,并多次取样求平均值。(2)实验一:曲线中的种群密度是与培养液的浓度有关的,所以A、B两组密度大;且由于A中的体积较小,培养液上方的氧气充足,所以A的繁殖速度要快于B。(3)实验二:A、B两组中加入了培养液而C组中没有加入,此对照是为了证明培养液对酵母菌数量的影响。而A、C两组的温度为28 ,B组的温度为5 ,所以此对照是为了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由于B中温度较低和C中无培养液,所以两组的种群数量会减少,为衰退型。答案:(1)振荡重复实验(2)A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有氧呼吸总产能少(3)温度和培养液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