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15603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2021022017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一专题一专题测试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南焦作高三定位考试,1)周公对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据此可知,贡赋制度()A是周王室的重要财路 B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C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 D是中央与地方的纽带解析:选B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贡赋制度属于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应有的义务,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故选B项;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材料主旨为贡赋制度对政治的影

2、响而非经济,排除A项;分封制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贡赋制度是诸侯是否向周天子尽义务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2(2020届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调研,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A注重礼制和孝道 B带有宗法色彩C受儒家思想影响 D重视礼法并施解析:选A根据材料提炼关键词为“老”人,商周时期规定:老人50岁以后不服劳役;60以后免服兵役;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至少有一

3、个儿子不从政,也就点明为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可见商周时期注重礼制和孝道,故选A项;宗法制为统治阶级内部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儒家思想创始于春秋战国,此为商周时期,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法治”,排除D项。3(2019届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解析:选C依据材料,周朝制度和商朝制度的差异很多,但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的

4、形成影响巨大,由此可知,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西周制度和商朝制度的不同,及西周制度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而非商朝制度影响了西周制度,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影响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而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我国是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而非社会形态的变化,排除D项。4(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A受宗法传统影响 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

5、选A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5秦朝的郡县制以郡统县、以县统乡、以乡(亭)统里,地方管理组织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层层有官吏,使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统治到个人,权力自下而上逐级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法律维护政治制度和与此相吻合的道德标准。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秦朝的官吏是()A行政官、立法官,也是执法者B监察官

6、、司法官,也是执法者C立法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D行政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根据材料“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郡县官员既是行政官,同时又是司法官、执法者,故选D项;根据材料“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司法与立法分属不同职能,排除A、C两项;监察官是依法行使监察权的监察人员,郡县长官不具有此职能,排除B项。6(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

7、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选D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的目的在于监督地方长官,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各色参军之后,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权力(包括财政权)的制约,不是仅仅控制地方的财政支出现象,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会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7(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4月联考,25)下表是不同史

8、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刺史()记载出处“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书“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后汉书A位卑权重 B权限不断扩大C居无常所 D行使监察职责解析:选D根据材料“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监纠非法,不过六条”,表明刺史掌管地方监察的职能,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刺史“位卑”,排除A项;三则材料均表明,刺史“

9、以六条问事”,排除B项;根据材料“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排除C项。8(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26)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体现了唐朝()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后,采纳了褚遂良的意见,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说明唐朝通过君臣互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选D项;材料中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再决断,体现了决策的开明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

10、唐朝的决策方式,与封建等级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唐朝的决策方式,没有体现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9.(2019届湖南永州三模,27)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解析:选B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以使其相互牵制”,可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故选B项;材料主要围绕地方与中央这对矛盾展开,而非涉及削弱相权,

11、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强调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依所学,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是一个矛盾的演变过程,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并未消除,排除D项。10(2019届山东菏泽一模,27)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解析:选A根据材料“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为了加强中央政

12、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建立了行移勘合制度,故选A项;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建立了行移勘合制度,而不是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排除B项;行移勘合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与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无关,排除C项;行移勘合制度与政府权力制衡无关,排除D项。11(2019届河北唐山一模,27)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负责侦察监视吏民,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任意逮捕。厂卫的设置反映了()A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 B传统司法体系的崩溃C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 D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解析:选A厂卫制度主要由宦官负责,属特务政治,体现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

13、故选A项;厂卫制度是增强君权的措施,是对传统司法制度的补充,排除B项;厂卫制度属监察制度,不能反映出朝局民政的混乱,排除C项;厂卫制度是明清君主制异化的表现,排除D项。12(2019届广东清远高三上学期期末,27)雍正帝发布圣谕:“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头绪纷繁,情伪百出,而膺斯任者,类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练习于平时,而欲措施于一旦,无怪乎彷徨瞻顾,心志茫然”,此圣谕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知县的惩戒B以法律治理地方官C重视知县、加强对知县的“指导”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而膺斯任者,类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练习于平时心志茫然”知县均是初入官场之人,对于复杂情况的处理,

14、会有茫然、彷徨和瞻前顾后等情况,这是雍正对知县的理解,正因存在这种情况,更需要加强对知县的指导,故选C项;题干中所讲只涉及知县在处理事务时所出现的局面,并未涉及如何惩处,排除A项;以法律治理地方官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中要求的是直接目的,而通过对知县的指导,间接达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

15、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种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

16、会组织。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1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乡官制度。据材料一“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种困境”,得出乡官制度存在困境;据材料一“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得出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据材料一“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官员多,财

17、政负担加重;据材料一“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乡村地方自治。据材料一“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得出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据材料二“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得出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据材料二“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

18、承担者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得出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答案:(1)原因:乡官制度存在困境;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官员多,财政负担加重;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2)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14.(12分)(2019届山西45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把军、政

19、、财权收归中央,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元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重点阐述,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方“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