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马陵之战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记叙了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的故事。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表现了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的军事才干和庞涓轻敌傲慢、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一、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此环节用歌曲、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新课,学生此时对整个故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课教学中,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马陵之战的短片,然后带着学生把上一学期给他们讲的故事增灶计的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然后再引出本课。这样学生带着兴趣来研读课文,教学效果就很容易达到。在学生通读课文
2、后,我指导鼓励学生就课题质疑,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将生成的问题归纳梳理,整合为探究的专题,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这一课重点问题是: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里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品味、以读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其间适时渗透学法的指导。这样学生就读懂了课文内容,领悟到古代著名的军事妙计,感悟到军事家的智慧。二、成功之处在教本课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要取得胜利光靠勇敢不行,还得有谋略。我用下面的
3、教学过程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2、检查交流字词。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师范读课文。2、课文围绕“减灶示弱”的计策来展开,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魏军素称伏击敌人。”“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穷追齐。”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么有成效,为什么课题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学习5.6自然段。“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树林茂密。”“一切布置停当只得停下来。”“魏军失去主帅俘虏了魏太子申。6、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庞涓:轻敌傲慢、狂妄自大。四、总结课文。三、不足之处这节课,教师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本节课却忽视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没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四、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