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小题狂做文言文概括和鉴赏考点分析:阅读文言文,要能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对于作品的内容要点以及作者留露出的观点,要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对于文章的思想内涵,要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小题精选:1.下列对陋室铭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并以此表现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简洁有力,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反衬,表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
2、的德操和才能。D.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文章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请概括出醉翁亭的位置(20字以内)3.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结合选文思考,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4.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作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4、也。马说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参考答案1. C 【解析】诸葛亮的“诸葛庐”、扬子云的“子云亭”都因为主人高尚的品质而使得“陋室不陋”,本文作者同样具有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也通过自身品德而使“陋室不陋”,并以诸葛亮、扬子云为榜样,应是正衬,C项中“反衬”的理解有误。2.滁州西南琅琊山山行六七里的酿泉边。3.先是快乐,而后又转为悲凉。导致心情变化的原因: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不免想起自己的境遇,又转化为忧伤悲凉。4.“积水空明”以水喻月,写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清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以藻、荇喻竹、柏的月下之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点燃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