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9 狼导学案29 狼 【预习案】 一、材料链接 1.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文体常识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2、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并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3、。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二、预习自测 1.文学常识填空。 狼的作者是 ,选自短篇小说集 。 2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屠大窘( ) 麦场( ) 苫蔽( )( ) 奔倚( ) 弛担( ) 眈眈( ) 径去(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尻尾( ) 假寐( ) 狼亦黠矣(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参考有关资料,初步理解词义,梳理文意。 (1)第
4、一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解释加点的词。 归: 尽: 止: 缀行: 甚远: 用自己的话,写这节的意思。 (2)第二节: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解释加点的词。 惧: 投以骨: 止: 从: 至: 并驱: 如故: 用自己的话,写这节的意思。 (3)第三节: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解释加点的词。 大窘: 恐: 受其敌: 顾: 其中: 苫蔽: 乃: 奔倚: 其下: 弛担: 持刀: 眈眈相向: 用自己的话,写这节的意思。
5、(4)第四节: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解释加点的词。 少时: 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暴起: 以: 方欲行: 洞其中: 意将: 隧入: 以攻: 其后: 止露: 尻尾: 自后: 其股: 乃悟: 假寐: 盖以诱敌: 用自己的话,写这节的意思。 (5)第五节: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加点的词。 黠: 顷刻: 变诈: 几何: 止增笑耳: 用自己的话,写这节的意思。 【探究案】 一、内容探究: 1 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有感情、有节奏、停顿恰当。 2小组竞赛朗读,评价得分。 3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理解词义、梳理文意)。 4交流完成后,集体再次朗读文本,集体口述文意。 5理清故事情节: (1)开端: (2)发展: (3)高潮和结局: (4)作者发表议论: 二、写法探究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4屠户的形象理解。 5狼的形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