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0164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称象导学案称象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愿意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3.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课前准备1.实验演示准备: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课形近字的卡片)。2.课件准备:多媒体演示材料。3.收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导入

2、课题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大象的印象。2.导入: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揭示“称”的读音)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一)课堂预习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预习提示单,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预习提示单一1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划出来,把课文读通读顺;1、 圈出不认识的字,拼读一遍,把你认为较难的生字多读几遍;2、 想一想、说一说每个字的记字方法。2、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开始预习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二)自我检测1、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做个小检测。投

3、影生活第48页第1题,学生练习。2、教师巡视,发现易错问题,及时指导。三、识字读文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带点,注有拼音),读准带点字的读音。一头大象xiàn称chn一称一杆n大秤chèn一艘su船a.请学生读词语,特别提示“杆”“秤”“艘”的读音。b.读一读带“一边一边”的句子,发现什么了吗?(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出示句子: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读句子,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2.认读其他生字。a.出示生字。b.结合课文读读这些字,能组成词语读更好。读给小伙伴听,互相帮助读准字音。c.师任意抽读带生字的词语,并及时纠错。d.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找句子,读

4、句子,理解词语。四、自主识记1.回忆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2.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记忆生字。3. 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1)熟字加偏旁:“象”与“像”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区别。(2)熟字换部首:艘-船(3)形近字比较: “杆”“秤”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开火车、男女生比赛、拍手读等;1、 归类识字方法,并组词;2、 读一读不易读顺的句子。(五)课堂小结你记住了哪个难记的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五、书写练习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找出来。(再,象,做,照)生观察生字,然后说写法。(课件演示书写过程)2.写字练习。难写难记的字多写几遍,师巡视指导。3.展示,评价。六、课堂小结附:

5、板书设计21、称象再 象 像 做 点 照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 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 分自然段朗读,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意。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nd

6、ash;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五、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1.自己读课文,找出两处写曹操神情的句子。(板书:直摇头点点头)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3.为什么“直摇头”?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a.学生自己读课文。请几个学

7、生分角色读,学生评议。b.全体学生自己选择角色练习朗读。c.为什么曹操直摇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贴图画板书:秤宰割大象)4.为什么“点点头”?读读第45自然段。a.读课文,勾画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指名读。b.出示模型船,指出船舷的位置。c.各小组边读课文,边用曹冲的方法模拟称象。(老师巡视指导)d.请学生上台一边叙述方法一边演示。老师由此引出“果然”一词。e.学生齐读这四句话。理解词句的意思。六、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呢?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在小组中讨论。(曹冲受到了大臣们的启示,说明他遇事爱开动脑筋)七、拓展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根据学生说的称象方法,引导大家进行评议)八、总结全文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附:板书设计造大象官员们宰大象21 称 象 赶象上船 动脑筋 会观察曹冲 装石头称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