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背景1.政治上:秦朝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2.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法家集权思想。4.主观因素: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二、形成1.皇帝制度(1)由来:秦王嬴政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2)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本质:君主专制,皇帝是专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在地位、职责和
2、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3.郡县制(1)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2)作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法律:秦始皇颁布秦律。(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3)文化:统一文字,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4)工程: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ks5u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与“
3、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ks5u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影响1.积极影响(1)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巩固国家统一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
4、:专制权威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 ks5u精微点拨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扩展了统一帝国的疆域。(4)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主题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史料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解读史料一展示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结构。图示中“三公”权力三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郡监”“郡尉”直属御史大夫和太尉,体现了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特点。史料二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
5、,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解读史料二信息“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各有职分、等级、俸禄”说明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史料运用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答案(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
6、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主题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向秦朝官僚政治的演变史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7、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解读此史料反映了周、秦政治制度的影响。处说明西周政治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基础,并且地方政权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处说明秦代建立统一王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政治三位一体。史料运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答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
8、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宗法制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卷)T24,君主专制的特点及统治手段2016年1.(2014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
9、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的结论,排除D项。2.(2015海南卷)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司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下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A项正确,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
10、土地国有制度,而秦朝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C项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随分封制度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解,D项错误。3.(2014天津文综)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使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易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
11、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4.(2013北京文综)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始为县”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战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史实。A、C、D与题意不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重庆一诊)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据此,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12、()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B.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帝国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D.从封邦建国走向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由“地方分权”到“独制”可知题干强调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2.(2017荆州质检)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这表明秦王嬴政()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答案D解析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
13、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B项。A项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除A、C、D三项。4.(2016宁德质检)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答案C解析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秦
14、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5.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选择D项符合题意。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材
15、料中所述“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至上。A、D两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7.(2016惠州四模)“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治理天下就应该像运用身体使唤手臂,运用手臂使唤手指,从大到小管理,大小适称不违背常理。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商业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
16、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根与本、身与臂、臂与指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相权,故D项错误。8.(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推行了郡县制度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
17、权力不能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的创立不能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
18、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10.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秦汉新爵制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破除官员来源的单一通道,为普通阶层民众向官僚阶层转变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B项正确。11.(2016邯郸六大名县一中高三月考)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
19、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12.(2017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20、。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答案B解析材料中“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说明秦代治理地方的措施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
21、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答案(1)作用:区别血
22、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
23、政治;第二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回答,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回答。14.(2016蚌埠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黄仁宇放宽历史的
24、视界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观点:称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为“封建社会”是不恰当的。论证:封建社会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形态的一种概括。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更类似于实行分封制的西周时期,即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没有绝对的统治权;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故“分封制”通常也被表述为“封建制”。秦汉以来,随着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一系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君权日益得到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逐渐加强。解析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中“称之为封建社会结果总是尴尬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划分观点持不同意见”;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西欧封建社会的含义以及西周分封制下中央权力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