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 文化创新 (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体系)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框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自主学习篇一、什么是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决定_;社会实践是_;是_;是_;是_。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_的发展。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原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2、重要性作用:文化创新可以_;能够_。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的重要保证。三、如何
2、创新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_的道路必要性:社会实践决定_;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重要性:文化工作者只有走_的道路,才能创造出现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_。(2)基本途径:_、_(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_、_(对待外来文化)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 和 ,可以学习和吸引各民族 ,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可以“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
3、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3、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立足于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在 和 上积极创新;在 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 ,铸造中华文化的
4、。4、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合作交流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教材48页最后1段 49页第1段【注意】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辨析: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解析:错误。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来源。【知识拓展】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
5、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创新的意义 教材49页最后两段和50页第1段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知
6、识迁移,拓展综合】文化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它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从“软实力”的意义上说,人们的观念、思想、精神、智慧、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等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硬实力”的意义上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都显示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辨析: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片面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该观点看到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极作用,
7、即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的要求 教材50页最后两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辨析: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解析:不科学。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不能把文化创造仅仅理解为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8、知识综合】创新与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思维拓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无论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还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借鉴、汲取,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辨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解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重要途径。途径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第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3页1段
9、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3页最后1段 54页2段【知识点拨】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1创新与批判继承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之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材53页第1段【注意】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选择性继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摒弃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头开始。一旦离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
10、经磨难而绵延至今,历经兴衰而光焰不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黏合剂、凝聚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折、过滤、选择。中国历史文化有着优良传统,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此外,我们的文化中还有“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重人轻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
11、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知识卡片】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交融”三个概念的区别 一般而言,用“交流”一词,更侧重与描述行为、说明过程;用“融合”一词,更侧重与描述状态、说明结果;如果用“交融”一词,那就是既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状态,也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结果。【知识拓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12、,输入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 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互
13、矛盾的。解析:并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合作、共处。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教材55页最后1段2克服四种错误倾向 教材55页第2段 【知识卡片】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及其关系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异域传人的外国文化。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
14、,外来文化也会逐渐变成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总结提高】第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外来文化要注意具体分析,对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大胆吸收借鉴,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第二,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会通。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学以致用篇一、单项选择题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 C.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文化
15、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3.2009年7月25日至8月17日,中国演艺品牌功夫传奇赴英国伦敦西区一流剧院伦敦大剧院连续演出28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B. C. D.4.功夫传奇是针对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这一做法体现了
16、 () A.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5.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6.每年清明,人们常常要到郊外为亲人扫墓,以寄哀思。如今,一种新的“扫墓方式 网上扫墓悄然兴起”。网上扫墓就是在互联网上建一个虚拟扫墓的空间,人们可在网络上为已故的亲人朋友点烛、烧香、敬酒,还可将他们的生平资料、照片等制成信息
17、,放在网上进行悼念。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的烧纸、烧物。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7.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 B. C. D.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18、()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 B. C. D.9.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10.“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
19、“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B. C. D.二、非选择题11.京剧经过2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中国京剧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分,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12.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厚重,民间
20、文化灿若繁星。老区临沂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2008年柳编产业生产总值达50多亿元;鄄城县红花乡7 000余农民编制红红的“中国结”,年产值2 200万元;高密毛绒玩具、巨野农民工笔画、鄄城土布、曹县钠杨木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潍坊市已连续举办25届国际风筝节,小小风筝串起长长产业链条。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1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某校高二(5)班学生在文化生活综合
21、探究课上,围绕“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展开研讨。请你参与其中,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三、社会实践探究题根据以往的调查,为振兴本地文化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五课文化创新DBABA ADBDC11.答案:(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 (4)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22、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12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2)传统文化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3.答案:(1)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3)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4)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