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951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讲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6页精典例题 详细解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汕头模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中改革开放后的基层民主建设。从材料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政治上发展民主”不难推断要求选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2(2012济南模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

2、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主要表现为()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服务型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根据相关史实可知,均符合题意,故选A项。3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

3、适的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保证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选B“一国两制”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4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解析:选D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为应对霸权主义的威胁,采取的“一条线”战略,实际上是一定意义上的结盟;很大转变是指由一

4、定意义的结盟变成不结盟。故选D项。52012年6月5日至7日,再次就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首次访华,双方表示要始终坚持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不断加深战略互信、加大政治互助。下列各项能够证明中俄关系世代友好理念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交1949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今中俄两国致力于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A BC D解析:选C本题以普京访华为切入点,考查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敌对中国的背景下,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和中国建交,说法正确。由题干可知,说法正确。中国在2006年举办“俄罗斯年”,俄罗斯在2007年

5、举办“中国年”,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故中时间错误。6(2012韶关模拟)“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B“停止批邓”喻指结束“文革”,“冤案一理”指平反冤假错案,“生产狠狠抓”指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综合判断,此次会议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7(2012湖北师大附中月考)某同学在研究中华老字号“张一元”的过程中,打乱了大事年表,其正确的顺序是()序号事件公私合营

6、利用刚进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进行广告宣传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A.BCD解析:选A公私合营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中国最早拍摄电影是在1905年;成立公司应在1992年;恢复名称是在改革开放后。故本题选A项。8日本内阁2011年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总值约为5.474万亿美元,低于中国同年的5.879万亿美元。中国已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最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解析:选

7、A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腾飞。1978年,中国开始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此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B项是外部条件,不起主要作用;C项发生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D项提出于1992年的十四大,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故答案为A项。9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

8、向摆正了”。“文革”时期的全面整顿并没有结束“文革”“左”倾错误,所以并没有摆正扭曲的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可以说是第一次摆正方向,而1992年的“南方谈话”则是又一次摆正方向。10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作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与欧美国家建交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A BC D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中国

9、人的服装在19781989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有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生活的活跃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等。11(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统考)右图是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剧照,2011年12月10日在北京首映。钱学森最大的贡献是()A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主持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C参与组织“两弹一星”的研制D力倡“863计划”“星火计划”解析:选C本题考查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之父”,为我国的导弹、卫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A、B、D三项与它的主要贡献无关,故选C项。12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伦敦碗”开

10、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解析:选C电视及时报道了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体现的是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其他的几项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2南京高三学情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

11、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

12、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

13、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6分)(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6分)(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依托所给材料,考查了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有效信息,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第(1)问重

14、在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括,把对台问题的态度转变前后进行说明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需对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说明,而不是列举具体的成绩。“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问设问较好,需要考生一定的把握知识能力。第(4)问是对前3个问题的总结和对材料的高度概括,根据理解来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15、。(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

16、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ZXXK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材料二毛泽东以实践

17、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商务周刊,2008年4月17日,改革开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材料三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改革

18、开放的主要特点。(4分)(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6分)(3)结合中国1978年以来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合理)(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第(1)问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可解答,需要比较强的概括能力。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据材料二”的要求,只要概括材料二的大意即可。第(3)问需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做到史论结合即可。答案:(1)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2)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政策支持;先行者的成功。(3)提示:认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不会滋生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一半分;认为现代化过程只会滋生着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一半分;肯定“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的观点,能分别论述,并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满分。(只有论点或只有史实不给分;做到了史论结合,但不符合其他要求,要适当扣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