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912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政治: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注意:A层题全体学生都应做;B层题中等生和优秀生应做;C层题优秀生做。【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1) (2) (3) (4)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 (1) (2)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国家和民族角度:(2)个人角度: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二、典型例题: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传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

3、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在一次讨论课上,某班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展开了讨论:甲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护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乙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牵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请综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分析。【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A1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

4、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B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 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3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

5、舟,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传统习俗要继承与发展B4 3月29日至4月3日,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C5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同时,又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表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

6、涵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A、 B、 C、 D、B6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现在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A1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延续多年的鼓车节,豪情奔放骠悍狂野充满激情的鼓车会从远古流传至今不但经久不衰,反

7、而规模越来越大。从节日习俗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 )A多样性 B继承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A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何处,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3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4十七大报告指出

8、:“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 )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A B C DB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高歌,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尊重文化

9、多样性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A B C DC6“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是无根基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B7材料一:清明

10、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

11、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第四课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3)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4)甲方看到了民族传统文

12、化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成分及其可能的消极作用,是片面的。乙方将传统文化视为包袱,主张否定传统文化是错误的。(5)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其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课堂有效训练: 15:CABDC 6.(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

13、,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课后拓展学案:15:BBCBD 6:B 7(1)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变迁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应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文明祭祀,不要把祭祀搞成封建迷信;健康祭祀,不要把祭祀活动庸俗化;节约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铺张浪费;环保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造成环境污染;廉洁祭祀,不要趁机搞腐败活动;安全祭祀,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创新祭祀,不要固守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弘扬革命传统,不要忘了祭祀革命先烈。w.w.w.k.s.5.u.c.o.m-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