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C)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和气温都呈波动变化,故冷暖干湿交替。2图中时段(A)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在上升解析:时段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冰川面积增大,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3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有(C)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皮肤癌患者增多传染病患者增多 白内障患者增多A BC D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疾病增加,为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
2、,会扰乱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病菌多了会使传染病患者增多,而皮肤癌患者增多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是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空洞,使得进入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加而引起的,故选C。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的主要原因是(A)A全球气候变暖 B降水量的增加C人类活动影响 D地表植被破坏解析: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使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北移,A对;降水量的增加、人类活动影响、地表植被破坏对温度影响小,B、C、D错。5多年冻土南
3、界变化后,甲地土壤(A)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解析: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夏季冻土融化,植物生长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循环加快,A对;温度升高,冻土融化,污染程度可能会增加,B错;热量增加,水热条件变好,C错;温度升高,生产潜力增大,D错。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7年11月6日至17日在德国波恩举行,其中太平洋岛屿国家斐济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国。据此完成67题。6受全球变暖影响,下列对斐济威胁最大的是(A)A海平面上升 B旱涝频率增加C水污染加剧 D厄尔尼诺出现解析: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斐济海拔低,被淹没区域广,
4、所以对斐济威胁最大的是海平面上升,A对。7为应对全球变暖,世界各国可采取的措施有(C)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禁止开发化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沿海地区全部修建防波堤A BC D解析:为应对全球变暖,世界各国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不能禁止开发化石能源,错。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沿海地区全部修建防波堤,可行性较低,错。8读下图,影响图中CO2排放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B)A生活用电 B集中供暖C交通运输 D工业生产解析:读图,图中CO2排放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目前我国南方人口数量多于北方,所以南方生活用电量大,不是主要因素,A错。北方冬季寒冷,集中供暖,导致
5、CO2排放量分布集中在北方,B对。交通运输线路、工业生产活动南方、北方都较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二、非选择题(共18分)9下面两图为近现代空气中CO2浓度变化图和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8分)(1)1986年以来,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一直上升。(2)近1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答案:CO2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解析:读图甲可看出空气中CO2浓度一直上升,据图乙看出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可以看出二者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而CO2为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会导致气温升高。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
6、24分)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2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为标准。1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B)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
7、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解析: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可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误。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可改变
8、土壤温度,故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错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34题。3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毁林开荒 太阳活动燃烧化石燃料 火山喷发A BC D解析: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故错误;该时期,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即。4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界线变动的影响,正确的是(C)A使冻土界线向北移 B使冻土界线向南移C山区冻土界线上移 D山区冻土界线下移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
9、致南半球冻土界线向南移动,北半球冻土界线向北移动;山区由于气温升高,冻土界线向上移动。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读图完成56题。5“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D)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D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解析:由于全球变暖,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无覆盖条件下月蒸发量相比有覆盖条件下月蒸发量大,D项正确。6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B
10、)A苔原植物的花期 B沿海港口的封冻期C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D入海河流的汛期解析: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则沿海港口的封冻期会推迟,故B项正确;苔原植物的花期会提前,故A项错误;北极鸭的北迁日期提前,故C项错误;入海河流的汛期提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6分)7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气象灾害增加。(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答案: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各数字的作用或结果。第(2)题,CO2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CO2;另一方面是由于毁林造成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第(3)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从减少矿物燃料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人们保护大气的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