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803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选择题1“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分配。”材料反映(D)A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B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C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D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解析: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因此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

2、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四月提纲在十月革命之前发表,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人民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四月提纲的内容,而非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内容,故C项错误。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权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

3、命”是指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材料所述“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应当是指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完成的任务,排除B项;列宁认为应当退出一战,排除C项;列宁认为应当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不仅仅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3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

4、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A)A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C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解析:材料中认为依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当时的俄国却不具备这种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和平夺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四月提纲发表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不是依靠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4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

5、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C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解析:根据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是指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因此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而该状况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排除;该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但是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不符合题意。5黄仁宇在评价苏俄(联)的某项举措时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状

6、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苏联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解析:根据“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状态的各种措施”“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仁宇描述的是苏俄(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有其实行的中心思想,不是为了仓皇应付非常状态的措施,故排除B、C、D项。6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

7、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D)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解析:从材料中“实行余粮收集制”可知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是列宁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时期实行的非常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明显是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不是新经济政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该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71921年秋,列宁明确指出:“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

8、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思想在经济政策上的一种表现是(D)A实行余粮收集制B企业全部国有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新经济政策解析: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种,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与材料不符合,故A项错误。企业全部国有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且企业全部国有化与材料中“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有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不符合,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提出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有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9、,明确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应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8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B)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B推行新经济政策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从题干中“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等信息可知,列宁主张

10、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这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相符,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D)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属于政治策略,与新经济政策不符,因此A项错误;吸收外来资本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不属于新思路,所以B项错误;推行企业国有化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

11、此C项错误。10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能依靠革命所产生的群众的热情来建立,而只能在这种热情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的物质关心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为此,苏俄(C)A实行余粮收集制B颁布土地法令C实行粮食税D采取义务劳动制解析:“依靠革命所产生的群众的热情”来建立社会主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可知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提出了新经济政策。A、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措施,排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C项正确。11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

12、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B)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未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D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的是苏联模式,这种体制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苏联的严酷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实情所决定的,这是主要原因,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2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

13、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万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B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解析:19321933年为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其中农业集体化政策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故C项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说法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不应该过于牺牲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说法错误,高度集中

14、的经济建设模式在斯大林时期形成,故B项错误;“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为表象而非原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材料二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

15、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2)根据材料二,分析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答案:(1)必然性:俄国士兵不愿在一战前线白白送命,但不放弃革命的信念;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民众的意愿。(2)特点: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3)意义:十

16、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解析:(1)根据材料“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可知俄国士兵不愿意在前线白白送命;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可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民众的意愿。(2)根据材料“

17、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首都的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和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3)根据材料“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对俄国、对世界两方面,结合课本所学回答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习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

18、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对苏俄的意义。(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