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导 言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的形成。那么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形成一个怎么样的格局呢?它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和思考的。1、时间:传统农业区,全国经济重心 农业区,当时不易开发 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4、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域汉代3、分布:2、划分标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汉代的四大经济区分布图地理位置 经济特点 开发程度 山东 (中原)山西(关中、四川)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结论:汉代
2、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崤山以东崤山以西长江以南山东、山西以北农业区,技术落后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业区半农半牧高高低低山东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山西 关中平原 山西 都江堰(四川成都)江南 绍兴东湖今貌 龙门、碣石以北塞外草原上的马群1、外迁原因:北方战乱 2、三次南迁高潮 第一次:两晋之际 第二次: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靖康之乱后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古人总结的人民流亡的原因:“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原本在中原地区安居乐业的居民为什么要 外迁呢?匈 奴 鲜 卑 鲜 卑 羌 氐 羯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
3、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安史之乱地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中国古代人口的三次南迁,带来了那些影响?3、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江南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先进农具和农技,促进了江南发展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江南 2、原因: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大批南移,带去先进农具、农技和大量劳动力江南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1、路线:关中中原2、原因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路线初步开发(孙吴、东晋、南朝)逐渐超过北方(中唐以后)完全超过北方(南宋以后)3、过
4、程 4、影响文化重心随之南移促进城市繁荣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沈约宋书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荒凉落后(西汉)南方完全超过北方(南宋)思考: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现在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异同?古代对江南的开发现在对西部的开发异同为逃避战乱而自发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推动了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南宋“圩田”(太湖流域地区)圩田(围田):在湖泊、河流内四周筑堤,然后抽走堤内的水,造成农田。堤上设有闸门,水灾时关闸防洪
5、,旱灾时开闸放水灌溉。1、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唐纱”C2、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而炎热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 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森林茂密,沼泽密布 B3、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C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 东晋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B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 北方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