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623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届高三生物12月“领军考试”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P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P一般不能用来合成( )A. 纤维素B. 核酸C. ATPD. 脂质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有关化合物的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多糖,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P,A符合题意

2、;B、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B不符合题意;C、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C不符合题意;D、脂质中的磷脂组成元素为C、H、O、N、P,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载脂蛋白A-1(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 apoA-1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复杂的空间结构C. 胆固醇可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 apoA-1的形成仅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1、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

3、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2、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详解】A、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植物细胞没有,A错误;B、据题干信息可知apoA-1是一种血浆

4、蛋白,蛋白质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正确;C、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D、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其合成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3.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种酶分子和底物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酶分子有可能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 高温和过酸环境都可以改变该酶的空间结构C. 这种酶遇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D. 该酶也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发挥作用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底物为RNA分子,酶和底物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故该酶为RNA;随后底物断裂,即RNA断裂。【详解】A、该酶的本质为R

5、NA,可能是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产生的,A正确;B、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B正确;C、该酶的本质为RNA,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C错误;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该酶也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发挥作用的,D正确。故选C。4. 如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其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与休眠种子相比,萌发种子胚细胞内RNA种类将会增多B. 萌发初期干重减少,而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增大C. A点时,光照下萌发种子合成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 图乙两条

6、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开始大于无氧呼吸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1、图甲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由于干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降低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活性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后期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使干重增加。2、图乙中,开始时,O2吸收量少,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后,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与休眠种子相比,萌发种子的代谢旺盛,物质分解等过程增强,故其胚细胞内RNA种类

7、将会增多,A正确;B、萌发初期,生物体内活性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此时代谢增强,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增大,B正确;C、A点时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光照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D。5. 下列经典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 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B. 探索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途径的实验C. 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水D. 探究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答案】A

8、【解析】【分析】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详解】A、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所用方法为荧光标记法,A错误;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中,用3H标记氨基酸,B正确;C、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水,所用标记元素为18O,C正确;D、探究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用到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正确。故选A。6.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TP水解酶基因表达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

9、化B.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会发生癌变C. 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诊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D.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所有细胞都能利用ATP,因此,ATP水解酶基因表达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A正确;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

10、且不是单一细胞突变的结果,是一个累加效应,一般而言,至少需要5-6个细胞突变,细胞才会发生癌变,B错误;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成特征发生改变,故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诊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C正确;D、人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主要是一些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D正确。故选B。7.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生物膜上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 细胞呼吸过程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膜上C. 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可改变细胞代谢D. 细胞癌变使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

11、着性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2、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B、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均不在膜上发生,B错误;C、激素可与靶细胞膜

12、上受体蛋白结合,使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可改变细胞代谢,C正确;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所以癌细胞易发生转移,D正确。故选B。8. 下列遗传实验及实验结果中,不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是( )A. 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有核的一部分能分裂,无核的部分不能分裂B. 将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牡丹体细胞中培育出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牡丹新品种C. 将海蜇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到小鼠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小鼠在紫外线下出现荧光现象D. 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带标记【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内,而蛋

13、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中,有核的部分能正常的继续分裂,而无核的部分不能分裂,说明细胞核影响细胞的分裂。【详解】A、蝾螈的受精卵横缢实验表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不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B、将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牡丹体细胞中培育出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牡丹新品种,能证明基因是一个独立表达的单位,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C、转基因小鼠能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14、,D错误。故选A。9.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B.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全部来自大肠杆菌C. 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部分由线粒体提供D. 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相关遗传信息来自亲代噬菌体【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15、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DNA为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部分单链来自亲代,则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A正确;B、亲代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正确;C、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由大肠杆菌提供,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细胞核中DNA分子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染色

16、体的加倍同步进行B. 模板和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 DNA聚合酶催化了整个环节D. 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尿嘧啶和腺嘌呤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17、。3、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的加倍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A错误;B、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的准确性,B正确;C、DNA分子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两种酶的催化,C错误;D、DNA分子复制时,胞嘧啶C与鸟嘌呤G配对,胸腺嘧啶T与腺嘌呤A配对,D错误。故选B。11. 据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可以发生在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B. 过程用到的原料完全相同,用到的酶也相同C. 过程和

18、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D. 过程和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表示转录,表示逆转录,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表示翻译。【详解】A、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可发生图中的,A正确;B、过程为DNA分子的复制,需要的酶为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过程为逆转录过程,所需酶为逆转录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B错误;C、过程为转录,为翻译,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C正确;D、过程为逆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过程为RNA复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

19、U、U-A、C-G,G-C,两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12.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条mRNA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翻译过程且产物相同B. 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tRNA,也可以对应多种tRNAC. 一个密码子一定对应一个反密码子,但不一定对应一个氨基酸D.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和多个核糖体结合。【详解】A、一条mRNA上可以

20、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个翻译过程,假如模板相同,则产物也相同,A正确;B、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故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tRNA,也可以对应多种tRNA,B正确;C、终止密码没有相应的反密码子。也没有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这是少量mRNA分子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D正确。故选C。13. 若用32P标记某干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双链,然后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五次细胞分裂结束后被32P标记的细胞个数和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 1个 1条B. 2个 2条C. 2个 4条D. 32个 3

21、2条【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的分析:以1个DNA分子为例,双链被32P标记,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无论进行多少次有丝分裂,最终永远只有2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详解】根据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得知,最终有两条DNA分子含有最初32P标记的母链,其形成的染色体为两条;而随着细胞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最终有两个细胞含被32P标记的DNA,B正确。故选B。14.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个基因数目的多少也影响生物的性状B. 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转移后,生物性状

22、不受影响C. 一对基因可能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D. 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通常可能由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多因一效”),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一因多效”)【详解】A、某个基因数目的多少也影响生物的性状,如在数量性状的遗传

23、中,显性基因的个数会影响个体的表现型,A正确;B、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转移后,生物的性状可能随之改变,如染色体变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一对基因可能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如基因之间的抑制效应,C正确;D、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血型的IA、IB、i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如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一个性状),D正确。故选B。15.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两组实验:选择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再让F1到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PF1F2甲黄脂雌白脂雄白脂雌:白脂雄1:

24、1白脂:黄脂3:1(给幼兔饲喂含黄色素的食物)乙黄脂雄白脂雌白脂雌:白脂雄1:1全表现为白脂(给幼兔饲喂不含黄色素的食物)A. 由甲、乙两组中F2的性状比例不同,可推测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 两组实验说明,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可能由遗传物质和食物中的黄色素共同决定C. 乙组实验中F2全表现为白脂,可能原因是食物中的黄色素影响了A基因的表达D. 甲组实验中F2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基因A、a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甲、乙两组互为正反交,且F1的结果相同,说明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白脂:黄脂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

25、【详解】A、甲、乙两组互为正反交,且F1的结果相同,由此可推出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根据当甲,乙两组分别给幼兔饲喂不同食物时,出现的性状不同,可推出该性状可能由遗传物质和食物中的黄色素共同决定,B正确;C、乙组实验中F2全表现为白脂,可能原因是食物中的黄色素影响了基因a的表达,C错误;D、基因A、a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16. 某百合科植物花色红艳、花小而花瓣多。异地引种栽培若干年后,研究人员对两地的植物种群进行对比,发现在引种地该植物出现了白花植株,且植株的花大而花瓣少。为判断生活在原产地和引种地两个种群的植株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最有效的做法是

26、( )A. 观察与比较原产地与引种地植株的开花时间、花期的长短B. 将原产地与引种地植株种植于相同环境中,比较其花的性状C. 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植株杂交,检测二者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 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植株杂交,观察杂交子代植株的花色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详解】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为判断生活在原产地和引种地两个种群的植株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最有效的做法是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植株杂交,检测二者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 D

27、iscula属的蜗牛发源于加利那群岛中的一个岛,它的祖先最早是由漂浮的原木和鸟带到这个岛上的,这个属现在分成两个亚属,如图所示。物种C和D已被岛上山脉分隔成两种定居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A和物种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C和物种D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 物种C和物种D可能通过交配并产生后代,但其后代不能再生产下一代C. 环境资源越匮乏,物种A和B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的斗争一定都会越激烈D. 物种A、B、C、D的形成经过了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8、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物种A和物种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且由题干信息“物种C和D已被岛上山脉分隔成两种定居种”可知,物种C和物种D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正确;B、物种C和物种D分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即可能通过交配并产生后代,但其后代不能再生产下一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正确;C、环境资源匮乏,物种A和B的数量都将减少,对每个个体而言,生存空间变大,个体之间争夺资源不会变得激烈,C错误;D、新物种的形成要经历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

29、个基本过程,D正确。故选C。18. 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的多少B. 晶体渗透压下降可能不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C. 人体维持稳态调节能力使晶体渗透压保持固定不变D. 晶体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多少,A错误;B、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

30、关,晶体渗透压下降,可能伴随内环境中Na的减少,故不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B正确;C、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使晶体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而非固定不变,C错误;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D错误。故选B。19. 阿尔兹海默病又叫老年痴呆。研究发现,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导致老龄化人群认知和记忆障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一类有效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B. 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结合并使其打开C. 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

31、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D.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使乙酰胆碱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所以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A正确;B、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B错误;C、由于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所以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C正确;D、乙酰胆碱酯

32、酶抑制剂可以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下降,根据结构决定功能可知,乙酰胆碱酯酶的空间结构也将改变,D正确。故选B。20. 可乐和橙汁等都是青少年喜欢的饮料,夏季口渴后饮用饮料不仅没达到解渴的效果,反而觉得更渴。大量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后( )A. 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将增加B. 下丘脑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C. 感觉更渴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得更高所致D. 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这一信息物质与垂体建立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

33、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大量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后,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将会减少,A错误;B、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C、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渴觉,C正确;D、下丘脑通过抗利尿激素这一信息物质与垂体建立联系,D错误。故选C。21.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通过过度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损害了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而引起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自身免疫疾病C. 自身免疫

34、疾病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D. 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过程中有B细胞的参与,但不会有T细胞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据题干信息信息可知: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正确;B、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类风湿性关

35、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是两类免疫功能异常疾病,都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C正确;D、免疫增强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需要B细胞和T细胞共同参与,D错误。故选D。22. 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赤霉素(GA)、生长素(IAA)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IAA和GA对幼苗生长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 与去除顶芽组相比,完整植株组单独使用GA的效果更显著C. 生产中可以采取去顶芽的方式降低棉花植株的高度D. IAA和GA均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起调节生长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

36、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详解】A、根据题图信息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GA和IAA均可促进幼苗长高,不能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单独使用GA处理去除顶芽棉花幼苗的效果没有单独使用GA处理完整植株的效果显著,B正确;C、完整植株的空白对照组与去顶芽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去顶芽组幼苗高度平均值较小,故可以采取去顶芽的方式降低棉花植株的高度,C正确;D、IAA和GA属于植物激素,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起调节生长的作用,D正确。故选A。23.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

37、叙述错误的是( )A. 稻田里水稻的均匀分布属于水稻的生态位B. 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C. 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 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在食物短缺时,生态位重叠会造成物种间竞争加剧。【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位是描述一个种群与相关种群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稻田里的水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属于生态位的范畴,A错误;B、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按照其食物和生存环境来确定的,故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B正确;C、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食物来源越广泛,适

38、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D、生态位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故其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正确。故选A。24. 筑坝截流建水库可破坏河道水流的连通性,使库区上下游河床底质、水温、理化因子及营养物质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群落植被状况。为探讨水库建设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对黑河上中游(库区及自然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其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底栖动物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小,易于采集B. 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C. 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D. 结果显示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答

39、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上游支流区存在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梯级库区只存在节肢动物,过渡区存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中游自然河段区采样区域存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且密度大大增加。【详解】AB、底栖动物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小,故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B正确;C、由图可知,库区上游的支流区的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与库区下游的过渡区和中游自然河段区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说明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C错误;D、由图可知,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D正确。故选C。25.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B.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详

41、解】A、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高,稳定性会增强,但若是次生演替过程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A错误;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B正确;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D正确。故选A。二、非选

42、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26.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发现的相关问题:(1)早期人们认为蛋白质和核酸都可能作为遗传物质,请从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角度,说出你的理由:_。(2)艾滋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的排列顺序中;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请写出两个DNA能替代RNA作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优点:_;_。(3)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_。(4)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说出理由

43、:_。【答案】 (1). 单体的排列顺序是构成其多样性主要原因 (2). 碱基(核糖核苷酸) (3). 碱基数目多 (4). 复制的准确性高 (5).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6). 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解析】【分析】1.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b、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c、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4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1)科学家认为蛋白质和核酸是遗传物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因此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形成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因此蛋白质能储存遗传大量的遗传信息,且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表达者,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多样导致了核酸的多样性,同样核酸也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能力,即核酸和蛋白质的单体排列顺序决定了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2)艾滋病毒的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

45、传信息蕴藏在碱基(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根据RNA作为遗传物质局限性可推测DNA能替代RNA作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优点是DNA分子量大,即其中含有的碱基数目多,因而储存的遗传信息多;DNA为双链结构,稳定性高,而且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的准确性高。(3)艾弗里通过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物质分离出来然后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之后,发现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4)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

4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而且DNA纯度高,并用同位素标记法观察了DNA和蛋白质的转移过程,即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并发挥了遗传物质的作用。【点睛】熟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各个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掌握探究的背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教师在处理课本实验时应注重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分析以及背景的拓展。27. 回答下列与花生和玉米种子的萌发、作物生长等相关问题:(1)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发现花生和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两者的质量都会减少,但花生种子的干重在萌发的初期会略有增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减少原因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花生和玉米种子中,储存有

47、机物的结构分别是_(填“子叶”或“胚乳”)、_(填“子叶”或“胚乳”)。从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分析,花生种子在萌发的初期,有机物中增加的化学元素主要是_(只填一种,多填不给分)。当长出叶片后,在某个时间点,整个植株的千重开始增加,则光合作用开始于_(填“这个时间点之前”或“这个时间点”或“这个时间点之后”)。(2)一种农作物单独种植称为单作,不同种类农作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某农科所要研究花生和玉米单作和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则应该设置_组实验。如图是某作物(花生或玉米)间作和单作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株该作物吸收CO2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时各农作物间的株距相同)光照强度为a时,无论间作,还

48、是单作,该作物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该作物很可能是_,理由是_。【答案】 (1). 子叶 (2). 胚乳 (3). O (4). 这个时间点之前 (5). 3 (6). 此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间作和单作的光合效率均较低 (7). 玉米 (8). 玉米植株比花生植株高,间作情况下玉米与玉米之间间距较大,不会彼此遮光;且有利于行间通风,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间作对二氧化碳和光照的利用率高于单作,光合效率高【解析】【分析】1、玉米胚乳中储存有大量淀粉。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葡萄糖,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有光(光反应),同时

49、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用来合成有机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花生种子子叶大,玉米种子胚乳多,子叶和胚乳中都能储存有机物。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的O元素更多,C、H元素更少,花生种子在萌发初期,脂肪变成糖类,增加的元素主要是O。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植物千重开始增加,故光合作用开始于这个时间点之前。(2)要研究花生和玉米单作和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则应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和花生间作三组实验。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间作和单作的光合效率均较小,单作和间作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玉米植株比花生植株高,间作情况

50、下玉米与玉米之间间距较大,不会彼此遮光;且有利于行间通风,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间作对二氧化碳和光照的利用率高于单作,光合效率高;故该作物很可能是玉米。【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题图信息,并将相关知识迁移运用。28.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内分泌健康的代谢病,分为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长期存在时,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细胞需要的_(填物质)供应不足。(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一些因

51、素导致_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_。(3)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原因之一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_出现了异常。(4)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明显口渴多饮史和无明显口渴多饮史两类: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_(填“较低”、“较高”或“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差别不大”);在摄入的水分是等量的前提下,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尿量_(填“较低”、“较高”或“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差别不大”),理由是_。【答案】

52、 (1). 葡萄糖 (2). 胰岛B细胞 (3).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 (4). (特异性)受体 (5). 较低 (6). 较高 (7). 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较少,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无明显增强,导致其尿量较高。【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

53、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1)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长期存在时,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细胞需要的葡萄糖供应不足,进而引起病变。(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一些因素导致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导致胰岛素缺乏,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而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功能障碍,因而发病。(3)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

54、作用效果较差,原因之一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出现了异常,即受体数量减少,或者受体收到损伤,进而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患病。(4)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明显口渴多饮史和无明显口渴多饮史两类: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进而不会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较多的抗利尿激素,因此,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较低;在摄入的水分是等量的前提下,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较少,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无明显增强,导致其尿量较高。【点睛】熟知糖尿病的病因以及血糖平衡和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结合所学知识

55、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9. 果蝇的野生型(AABBcc)体内可产生酶M,其中A和a、B和b、C和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2、3和4号三对常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了甲、乙、丙3个无酶M的纯合突变体。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获得的F1均无酶M然后从F1选基因组成为AaBbCc的个体(记为S)作为亲本,分别与甲、乙、丙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S甲有(199),无(602)S乙有(101),无(699)S丙无(795)注:“有”表示有酶M,“无”表示无酶M据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甲、乙、丙3个无酶M的纯合突变体是野生型通过_(填变

56、异类型)产生的,该变异具有的特点包括_(至少答出三点)。(2)请推出甲、乙、丙可能的基因组成。甲:_;乙:_;丙:_。(3)用杂交子代中有酶M雄果蝇与杂交子代有酶M雌果蝇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酶M雌果蝇所占比例为_。【答案】 (1). 基因突变 (2).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 (3). AAbbcc或aaBBcc (4). aabbcc (5). 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6). 21/64【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个

57、体有新基因的产生,而新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2)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体内可产生酶M,又知无酶M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酶M,可推测需要同时含有A、B才有酶M,且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B-cc的个体表现为有酶M,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酶M,根据S与甲杂交,后代有酶M无酶M13,有酶M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成1/21/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S与乙杂交,后代有酶M无酶M17,有酶M所占比例为1/8,可

58、以将1/8分解成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S与丙杂交,后代均为无酶M,可推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3)杂交子代中有酶M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杂交子代有酶M的基因型为AaBbcc,故杂交子代中有酶M雄果蝇与杂交子代有酶M雌果蝇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酶M果蝇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所以后代有酶M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1/321/2=21/64。【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