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有卖骏马者战国策第一节 作品介绍 作品:战国策 创作时间:西汉 类别:国别体史学著作 整理:刘向 作品特色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第二节 朗读与释义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比:接连地。莫:没有谁。还:通“环”,环绕。去:离开。顾:回头看。一朝之贾:一天的费用。贾,通“价”,这里指报酬。之,的。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
2、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欲卖之()(2)去而顾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3伯乐“_,_”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_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欲卖之(想要)(2)去而顾之(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3伯乐“_,_”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_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欲卖之(想要)(2)去而顾之(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
3、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来问过。(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3伯乐“_,_”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_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欲卖之(想要)(2)去而顾之(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来问过。(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3伯乐“_,_”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_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
4、欲卖之(想要)(2)去而顾之(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来问过。(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3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伯乐善于识马,如果伯乐都“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那说明这是一匹好马。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第三节 智库答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臣有骏马,欲卖之(想要)(2)去而顾之(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来问过。(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伯
5、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3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行为使得“马价十倍”,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伯乐善于识马,如果伯乐都“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那说明这是一匹好马。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权威的重要。(需要伯乐发现有用的人才)附录 译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有个卖好马的人,接连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好马。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以后马价高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