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j)粢(c)盛武王伐纣(zhu)B弑(sh)君 走圹(kun) 獭(t)驱鱼C溺(m)水 谆(zhn)谆 践(jin)暴D讴(u)歌 朝觐(jin) 讼(sn)狱解析:A.“粢”应读“z”。C.“溺”应读“n”。D.“觐”应读“jn”。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粢盛:祭器内的谷物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残暴的统治者C尧崩,三年之丧毕 崩:帝王死D仁言不如仁声仁言:好听的话解析:D.仁言:宣扬仁的言论。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B犹水之就下 就:走近,趋向C贼仁者谓之贼 贼:偷盗D使之主事而事治 治:治理得好解析:C.贼:残害,伤害。答案:C4下列句子加点的“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以:连词,以致B尧以天下与舜以:介词,把C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介词,在D木欣欣以向荣以:连词,表修饰解析:C.以:介词,按照。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欲无王则虽欲长侍足下B以陷于死亡 寿毕,请以剑舞C所欲与之聚之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而居尧之宫 有怠而欲出者解析:A.虽:连词,相当于“即使”。B.以:连词,相当于“以致”/介词,相当于“用”。C.与:介
3、词,相当于“替”/连词,相当于“和”。D.而:介词,相当于“如果”/连词,相当于“并且”。答案:A6比较下列句子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天与之,人与之 蜩与学鸠笑之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所欲与之聚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动词,亲附,帮助;连词,和;动词,给予;介词,为,替。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与之,人与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得天下有道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祭祀以时 以行与事示之者D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而居尧之宫解析:A项,都是“动词,亲附、帮助”的意思。B项,动词,得到;动词,能够。C项,介词,按照;介词
4、,拿,用。D项,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假设,如果。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B夫然后之中国C舜相尧二十有八载D牺牲既成解析:C项,不是古今异义词。A项,死亡,古义:被诛杀或者逃亡。今义:死,失去生命。B项,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D项,牺牲,古义: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答案:C9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 爵:通“雀”,鸟雀B苟为不畜 畜:通“蓄”,积聚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没有D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有:通“又”解析:C.“无”
5、通“毋”,不要。答案:C10下列句子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天下诸侯朝觐者 B诸侯能荐人于天子C蚓无爪牙之利 D求人可使报秦者解析:B.状语后置句,其他各项都是定语后置句。答案:B11下列对这篇课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民为贵”。在我国古代,孟子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B选文二谈论的是“汤放桀,武王伐纣”的性质问题,孟子的目的是借此进一步说明了“民贵君轻”道理。C孟子说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贼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这样,说天子贼害仁义就可杀,就有了天子丧失民心就可杀的意思了。在这里,“民为贵”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有力。D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解析:B.“孟子的目的是借此进一步说明了民贵君轻道理”,说法绝对化。说明“民贵君轻”道理并不一定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