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500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试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新人教必修3).DOC.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收获节”、“欢乐节”、“感恩节”。2010年4月16日,海南黎族苗族大型歌会“放歌三月三”在海南省琼中广场举行,以表达黎苗人民丰收的喜悦,表达对大自然和对社会的感恩,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表达和海南各族人民一起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愿望。这说明()传统文化仍存在于现实中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BC D解析:认识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答案:A22010年4月1日至6月30日,新华保险

2、河南分公司推出“孝行天下,慈惠中原”慈孝感恩百日行动。活动以“慈、孝”为主题,在全省18家地市同时开展“万家慈孝人,幸福和谐家”慈孝家庭评选、“孝心慈意大调查”活动、慈孝家庭联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表明()A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全面弘扬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稳定不变的C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人们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解析:A、B说法是错误的,C不为材料所反映。答案:D32010年4月8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吸纳各种有益文化资源,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的

3、依据主要是()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逐步增强D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题干强调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D符合题意。A、B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不选。C观点错误。答案: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河北、海南等地已经相继出现了“孔子馆”、“孔子学府”、“讲经堂”、“孟母堂”等,广泛向人们宣传、讲授传统文化。据此回答45题。4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应()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沿袭古代成熟的教学模式C把经典名著作为学生的主修课程D大力弘扬孔孟所创立的儒家思想解析:B

4、、C、D的做法均不正确。答案:A5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A BC D解析: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对其要批判地继承,故选C。答案:C62010年4月15日,上海世博局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亮相的重点演

5、出剧目,“茶圣”陆羽的传说变成多媒体杂技剧CHA;少林功夫融合现代舞蹈,演绎“达摩面壁”的佛教传说。这主要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借世博舞台接轨世界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有了文化交流,就能实现文化的发扬光大A BC D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观点错误。答案:C7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变迁是

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 BC D解析:节俗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体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体现了。说法错误。答案:A8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注重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C D解

7、析:观点错误。答案:A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承袭传统文化,固守传统教育方式舍弃传统教育方式,发展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教育中的糟粕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A BC D解析:都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答案:B10“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13日隆重开幕,端午节期间,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端午节热闹非凡、节庆场景异彩纷呈,数千年来这一古风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事实说明()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

8、移默化的A BC D解析:不为材料所体现。答案:C11我们之所以切实推进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是因为()端午节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其消极作用基本消失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A BC D解析:观点错误。答案:B122010年3月举办的上海清明文化节,通过人文纪念、文化展览、短信大赛、社区推广等多种活动方式,广泛传播传统的清明文化,同时根据时代特点,赋予清明节更宽、更深的现代内涵。这说明()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9、D传统文化存在于历史中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13.右图中“网上祭先烈”活动的开展()A说明传统祭祀方式已经过时B说明针对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能够全面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D表明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解析:A、C、D说法错误。答案:B14.2010年4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成语典故第二组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以励志为主题,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成语典故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成语典故的邮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喜爱并收藏。上述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

10、族色彩传统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具有固定性A BC D解析:本次特种邮票图案体现。错在“直接”。特种邮票被人们关注、喜爱、收藏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观点错误。答案:A15.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A BC D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13日隆重开幕。端午节

11、期间,通过形式上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嘉兴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10分)(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文化现象?(10分)答案:(1)材料反映了国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人们欢庆民族节日的文化现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的端午节,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

12、特点。(10分)(2)传统节日是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0分)17材料一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在清明节,通过网上祭拜,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让清明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这种新生的祭奠方式方兴未艾,正在极大的想象空

13、间中发展着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2010年清明节期间,以“无尽的爱”纪念网站为例,平均每天有1万5千人登录祭扫。(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10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网上祭拜活动会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的普遍好评。(10分)答案:(1)材料一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10分)(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网上祭拜活动,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因此能够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的普遍好评。(10分)-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