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中学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六)一、 填空题(每题5分,共60分)1计算:231=( )。2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分米和4分米,分别以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两个旋转体的体积相差( )立方分米。3棱长是a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是( )。4小红在做计算题时,把一个数除以算成了乘以,结果得,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应是( )。5用125个小正方体围成一个555的大正方体,一个人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小正方体。6有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边的比是5:8,宽边的比是2:3,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7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和为230厘米,已知长和宽的比为3:
2、2,宽和高的比为3:4,那么长方体的长是( )。8一个直角梯形周长是36厘米,上、下底之和是两腰之和的2.6倍,一条腰长4厘米,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9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高相等,底面积的比是7:4,体积的比是( )。(第11题)10把一个圆分成若干个扇形剪开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84厘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1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则圆环的面积是( )。 12新学期第一周学校成立了一个“小小俱乐部”这时只吸收了两名学生,要求这两名学生一周后每人发展新学员两名,并要求每个新学员到组活动一周后,也在下周发展两名学员,问
3、到第六周该俱乐部共有学员人数为( )。二、 应用题(写出主要的解答过程或推理过程,每题10分,共60分)1.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有310人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六年级人数的等于五年级人数的,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2.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3600米长的一条铁路。当甲完成所分任务的,乙完成所分任务的又40米时,还剩下780米的任务没完成。甲、乙两队各分了多少米的任务?3.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倒入适量水,再放入一个底面边长是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若铁块全部放入水中,则容器里的水面升高10厘米,若使浸没在水中的铁块露出水面8厘米,则水面下降厘米。求长方体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4.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
4、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20%,快车比慢车早小时到达甲、乙两地的中点,并通过中点继续向乙地行驶,当慢车到达中点时,快车已经与中点相距9.千米,此时快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5.在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中心部位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再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洞的底部中心部位挖去一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又在这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洞的底部中心部位挖去一个棱长为厘米的小正方体,问此时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把若干块糖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得3块则余8块,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得5块,那么最后一个小朋友得不到5块,问小朋友有几个?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
5、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附加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
6、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有一位探险家用5天的时间徒步横穿A、B两村之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如果一个人只能携带3天的食物和水,那么这个探险家至少要雇几个人帮忙,才能顺利通过沙漠?(要求:必须用文字表述探险家通过沙漠的具体方案,必要时可结合图说明)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