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分_卷后分_评价_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诘难(ji)阐证(chn)吹毛求疵(c)B.惆怅(chu) 涉猎(sh) 味同嚼蜡(jio)C.渲染(xun) 豁然(hu) 浮光掠影(l)D.狡黠(xi) 真挚(zh) 开卷有益(jun)2.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要决统筹文采藻饰_改为_聪颖贻情朝朝暮暮 _改为_劝戒意境诸如此类 _改为_练达滞碍狂忘自大 _改为_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
2、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素质”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中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读史使人_,读诗使人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_,伦理学使人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A.庄重深刻灵秀明智B.明智 灵秀 深刻 庄重C.明智 庄重 灵秀 深刻D.庄重 明智 深刻 灵秀5.(2019淄博)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孟子有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B.中国桥、中国车、中
3、国路、中国港;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天眼”探空,新变化新成就值得浓墨重彩地宣扬。C.现在的孩子在听什么音乐?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还是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呢?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
4、增多了。A.BC. D7.(2019吉林)下面是彤彤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材料二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
5、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2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下面哪本书对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最有可能提供帮助?()(2分)A.左传 B说文解字
6、C.朝花夕拾 D论语(3)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符合“走近汉字”主题;不少于60字。(5分)二、现代文阅读(12分)(2019武汉)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
7、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
8、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实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
9、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
10、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8.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
11、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
12、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B.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9.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
13、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10.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C.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D.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