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县一中2022年秋期高一第12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7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
2、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
3、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
5、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
6、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0日09版,有删改)材料二: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
7、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认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B. 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对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C. 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表明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D. 我国古
8、代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但是,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加快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形象,是我国当前重要工作之一。B. 我国自古就有“尚巧工”的传统,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C. 只要我们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持之以恒,就能够实现突破创新。D. 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尤其是经济待遇。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9、A. 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B.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C. 号称“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35年时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D. 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必将是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会涌现出许多技能人才。4. 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内涵。5.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分析。【答案】1. D 2. A 3. C 4. 这句话体现了
10、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虽然并非人人都能成为技术精湛的工匠,但是我们都应该学习并落实工匠精神。 5. (1)有助于培育劳动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2)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3)有利于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4)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错,由原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
11、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可知,它们的内涵不完全一致。B.“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错,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C.“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错,由原文“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可知。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错,原文“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可知,技能人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果关系错,“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与技能人才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必然的因果。C.“只要就能够”说法绝对,原文“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
12、破创新”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尤其是经济待遇”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并没有强调某一方面。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A.“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错;原文“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只是有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B.“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错,原文“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是说,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
13、社会地位。D.“必将”错,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只能为崇尚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材料二“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可知,“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意思是不必人人都成为技术精湛的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意思是我们都应该学习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5题详解】本题考
14、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培育劳动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由“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可知,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
15、取的方向”“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16、,完成下面小题。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查干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圆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我小爷爷是瓜农,他的瓜田,在一条很野的小河边。小爷爷,是我爷爷最小的弟弟。瓜地周遭,人迹罕至。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由着自己性子来。清晨,它们是用露水洗脸的,我也是。洗漱干净的野草,很绿,绿得让人无法形容。别看它们野,心肠则好,让昆虫们,与它们脸贴脸地睡。猛看,看不出哪个是虫儿。这是慈悲的上苍,赐予虫儿们的藏身术。瓜田,被野草野花们,如斯拥戴,显得很得意,甚或有醉意。被拥戴的,还有醉意朦胧中的
17、我的小爷爷。他是瓜田的保护神,半睡半醒,日夜守护。所谓半睡半醒,是他饮酒之后的状态。一壶高粱老酒,一杆长长的旱烟,是他的随身之物。再就是,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莱,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他的茅屋,比一般人的大,亦阔。门总是敞开着的,一抬眼,整片瓜田,便一览无余。一团半湿半干的艾绳,盘卧门前,一头被点着,慢慢地燃。所有蚊虫,甚至蛇类,都不敢靠近它。缭缭绕绕的艾烟,不呛人,倒是觉得比起檀香味,更好闻。就那么日日夜夜地飘着,颇有些禅味。茅屋左旁和瓜田中央,扎有稻草人。它们手持镰刀,头戴斗笠,披一身蓑衣,威风凛凛地站着,风
18、中会有动感。猛看,像三国猛将张飞。鸟与兽,尤其偷吃打瓜的乌鸦群,是不敢半夜来偷袭瓜田的。而瓜田里的清风明月,很特别,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们安静、本色,有着泥土的香味,与瓜田相映衬,像一篇童话。我小爷爷银白的长髯,在静夜里飘着,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还有他杯中的老酒,总是飘着浓浓的香味,顺风一飘散,引来夜虫夜禽们的无限激情,唧唧喈喈之声,便灌满了夜。高高低低,或近或远,或重或轻,连成一片。那些沉睡在高楼大厦里的城里人,没有这份福气。显然,灯红酒绿,与清风明月,绝非一个概念。一个属于人造,虚浮。一个属于天然,殷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高雅之人所为。而我小爷爷
19、一杆发黄的洞箫,呜呜咽咽,在清风明月下,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小爷爷在小酌中,也唱歌,嗓音有些沙哑,小奶奶在世时,嘲讽他的嗓子是破锣嗓子。他爱唱的歌曲之一,是蒙古族那一首古老民歌天上的风:天上的风啊吹拂不定,世上的人啊谁人永生?长生的琼浆谁曾喝过?趁此良辰举杯吧朋友们。小爷爷每唱此曲时,聚精会神,眺望着远方。有时,双眼噙满泪水。我问他,小爷爷你怎么唱歌还哭啊?他说,你小奶奶生前也爱唱此曲,比我唱得好,嗓音亮,清脆,不知与我唱了多少遍。母亲说,我的小奶奶高挑身材,瓜子儿脸,长得英气。与小爷爷相亲相爱,从不斗气。她是远近闻名的女萨满。我的小奶奶,白天是农妇,下地干活,而到晚上,着一身白色神
20、衣(盔甲),戴一顶白色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开始跳神,进入无我状态。据小爷爷讲,小奶奶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很多时候,是治好了病,却分文不取。小奶奶不到五十岁就走了,是在驱邪斗妖的激烈撕斗中倒下去的。小奶奶生前,也喜欢在瓜田里,有明月的晚上,迎着田野清风,唱歌,吹箫。尔后,拉着小爷爷的手甜甜入睡。清风明月,一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我的父亲,也喜欢在有月光透进屋里的时候,吹灭了油灯,拉起胡尔(四弦琴),开始说书。我们这些孩子,趴在炕上,托着腮帮,有些陶醉地进入故事情节,畅游古今。自从离开家乡,变为游子之后,再没有遇到过如斯温馨的月光。而吹入窗子里的清风,吹拂得浑身的骨架都软酥酥的清风,
21、也离我远去了。现在才明白,因为那是,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父亲说过,我的小爷爷,年轻时帅气,骨骼硬朗,眉毛上挑。从小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他上过学,算是有文化的人,又当过几年兵。本来可以留城,吃公家饭的,但他拒而回乡,守着爱妻、儿女和瓜田。在泥土、清风明月、昆虫和夜鸟的鸣声中,度过了他勤勉质朴的一生。据说,他是在一个有清风明月的仲夏之夜,手握着酒壶,无疾而终的,脸上还带有笑意,像是一位得道高僧,坐而圆寂。我曾经暗自打问:他的一生,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他本分,坦荡,有信念,有追求,有爱有恨,有清风明月,和自己的瓜田,还有他那一壶老酒,和箫。(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
22、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爷爷常醉意朦胧、半睡半醒地守护瓜田,“高粱老酒”“旱烟”等随身物件,以及就着月光清风下酒的叙写,暗示了他内心孤寂苦闷的一面。B. 小奶奶俊俏、勤勉、善良,在生活方式和追求上,与小爷爷心有灵犀。她女萨满的身份,表现出了当地人对宗教和神灵的信仰与敬畏。C. 小爷爷年轻时帅气硬朗、有文化,本来有着美好的前程。但他的选择,不管从“我”还是从小爷爷自己看来,都是没有遗憾的,是完满的。D. “我们这些孩子”对月光、音乐、故事的热爱,说明了在家族的氛围和熏陶中,我们的内心其实藏着如小爷爷一般的性情与追求。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清风
23、明月下的瓜田比作童话,写出了画面的纯净、美好,与小爷爷白须长髯的形象相映衬,增强了小爷爷飘飘似仙的神秘感。B. 不同于城市灯红酒绿的人造和虚浮,小爷爷的清风明月是天然而殷实的,作者引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来表现其高雅的意蕴。C. 引用天上的风歌词,既表达了小爷爷对小奶奶的思念,也饱含着小爷爷的人生感慨,丰满了小爷爷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D. 作者以设问和排比收束全文,语言富于感染力。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典型意象的铺陈,又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8. 文中划线句子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9. 瓜田、清风与明月,是贯穿全
24、文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全文,探究它们的丰富内涵。【答案】6. A 7. B 8. 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写出了野草茂盛富有生命力的特点;都寄寓作者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耐人寻味。 9. 寄寓了小爷爷和小奶奶相守一生单纯美好的爱情;代表着小爷爷朴素简淡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象征着小爷爷勤勉质朴本分坦荡又不失诗意的一生;代表着作者的故乡,同时也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故乡(或生命最真诚的状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A.“暗示了他内心孤寂苦闷的一面”理解有误。从原文“一壶高粱老酒,一杆长长的旱烟,是他的随身之物。再就是,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
25、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莱,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分析可知,小爷爷喜欢和享受这种生活方式,这是小爷爷自然简淡的生活方式的体现。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作者引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来表现其高雅的意蕴”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高雅之人所为。而我小爷爷一杆发黄的洞箫,呜呜咽咽,在清风明月下,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分析可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高雅之人所为”,不是“小爷爷”;而小爷爷的清风明月“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与高雅不同。故此种说法张冠李戴了。故选B。【8题详
26、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从艺术手法上,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自在坦荡”分析得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野草荒藤”人的情态,面对变故,“我”失魂落魄;“野草荒藤”却保有它的自在坦荡,在这点上,它们是“我”的老师。从而让“我”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由着自己性子来”中“由着自己性子来”赋予野草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草自由自在生长的状态。(2)从表达方式上,这两句都不是纯粹的写景的文句,都寄寓了作者的情感,“野草、荒藤”都寄寓了作者对生命深沉的感悟。(3)句中的
27、“野草”都具有象征意味,故使这两个文句富有哲理性,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物象内涵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探究“瓜田、清风与明月”这些重要意象的丰富内涵。(1)文章的标题为“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标题把自然界的“瓜田、清风、明月”和“小爷爷”关联起来,画面的纯净、美好,文章始终围绕着“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抒发情感的,“瓜田与清风明月”(2)在文章开篇,作者写道,“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圆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 这些象征意味的“瓜田、明月、
28、干净的风”的铺陈,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3)文章第三段,作者写道:“他是瓜田的保护神,半睡半醒,日夜守护。,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莱,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清风明月本无价,它们甘愿成为“小爷爷的下酒物”,和他一同分享这美好而简洁的生活,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让人神往。(4)文章第五段,作者写道,“而瓜田里的清风明月,很特别,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们安静、本色,有着泥土的香味,与瓜田相映衬,像一篇童话。我小爷爷银白的长髯,在静夜里飘着,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文章将清风明月下的瓜田比
29、作童话,写出了画面的纯净、美好,与小爷爷白须长髯的形象相映衬,增强了小爷爷飘飘似仙的神秘感。象征着小爷爷诗意栖居大地上的惬意感。(5)文章第七段,作者写道,“小奶奶生前,也喜欢在瓜田里,有明月的晚上,迎着田野清风,唱歌,吹箫。尔后,拉着小爷爷的手甜甜入睡。清风明月,一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清风、明月”象征着小奶奶俊俏、勤勉、善良,与小爷爷心有灵犀。表达了小爷爷对小奶奶的思念,寄寓了小爷爷和小奶奶相守一生单纯美好的爱情。(6)文章第八段,作者写道,“自从离开家乡,变为游子之后,再没有遇到过如斯温馨的月光。而吹入窗子里的清风,吹拂得浑身的骨架都软酥酥的清风,也离我远去了。现在才明白,因为
30、那是,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这里的“清风明月”代表着作者对故乡深深地思念之情,同时和“那些沉睡在高楼大厦里的城里人”作对比,以及对逝去生活方式的追忆。(7)文章的结尾,“我曾经暗自打问:他的一生,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他本分,坦荡,有信念,有追求,有爱有恨,有清风明月,和自己的瓜田,还有他那一壶老酒,和箫”作者以设问和排比收束全文,语言富于感染力。也饱含着小爷爷的人生感慨,丰满了小爷爷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又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年十八,从军
31、钓鱼山,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大兵攻蜀,破吉平隘,拔长宁,诸郡破竹而下。明年,合诸道兵围合州,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城,大兵筑城虎相山,时出攻忠、万、渠诸州,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而卧。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珏遣其将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大战城中,复大良平城。合州自余玠用二冉生策,城壁甚固,然开、庆受兵,民凋弊甚,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则公私兼足。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
32、。自秋徂冬,援绝粮尽,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遣赵安破神臂门,复泸州,重庆兵渐解去围泸。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大兵复会重庆,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合击之,珏兵大溃。城中粮尽,赵安以书说珏降,不听。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执之送京师。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以报所事,今至此,纵得不死,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选自宋史,有删改)【注】大兵:元兵。1
33、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B 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C. 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D. 升四川制置副使/征其兵入卫/蜀道断阻/不得达/已而大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宝祐,宋理宗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B.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曲有
34、军候一人。后代指军队。C. 再期,一年的期限。旧时官事、兵事往往设定时限,逾时则以不同方式处罚以示警惩。D. 万户,官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祐末年,元军接连攻克蜀地诸郡,后又围攻合州,张珏与王坚合力抵抗,坚守城池,元军虽然战具精良,但持续数月未能攻克。B. 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张珏派军队保护耕种,指导农业生产,官府和百姓因此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C. 元军包围重庆,张珏先遣死士入城,安定军心,后又城内寻求接应,在城外遣将攻门,暂解重庆之围,自己也顺利进入重庆任职。D. 重庆再次
35、被围,张珏与元军主将正面交战,元军派遣各路军队从后方夹击张珏,张珏无力抵抗,大败,部将劝其投降,张珏不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2)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14.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每次给渠州运军粮,(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2)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不能支撑,回去寻找毒酒喝,身边的人把毒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 14. 协力战守; 英勇无畏; 治军有方;谋
36、略过人;尽忠职守。【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名词“蜀道”作动词“阻断”的主语,为被动句式,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已而”是时间副词,不久的意思,作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画线句的意思是:(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召集他的军队入城防卫,蜀地的道路被切断,不能到达。不久,元军包围重庆,在三江中修造浮桥,阻断援兵。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再期,一年的期限”错误,应为两周年。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额分析和概括的能力。C.“后又在城内寻求接应,在城外遣将攻门”错误,由原文“珏结泸士刘霖、先坤朋为内应,遣赵安破神臂门
37、,复泸州”可知,张珏联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收复泸州,所以文中张珏内应外攻的是“泸州城”。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饷”,名词作动词,运军粮;“始”,才;“克”,能够;“死战城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城下死战”。(2)“索”,寻找;“匿鸩”,藏匿毒酒;“以”,用;“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走”,逃跑;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原因,作答时可以从内外因的角度加以分析。外因:由文中“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可知,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使元军九个月都不能攻克,可见,协
38、力战守是张珏多次成功守城的外在原因;内因:综合文中“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每饷渠州,竭数郡兵护送,死战城下始克入”“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等信息可知,张珏治军有方、谋略过人,而且英勇无畏、尽忠职守,这是他张多次成功守城的内在原因。参考译文: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在钓鱼山从军,因为屡建战功官至中军都统制。宝祐末年,元兵进攻蜀州,攻下吉平隘,攻克长宁县,蜀州各郡如竹破一般相继被攻克。第二年,(元军)聚合各路军队围攻合州,所有攻城器具无不精良齐备。张珏和王坚合力防守抵抗,元军攻打合州九个月都不能攻克。张珏
39、治理合州,士兵必定精干,器械必定精良,管理军队严守法度,即使是奴仆,有功劳必定给予优厚地奖赏,有过错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必定严惩不贷,所以每个人都听从他的命令。自从全汝楫丢失大良平城后,元军在虎相山筑城,不时出兵攻打忠州、万州、渠州等地,百姓不能耕种,士兵不能脱去铠甲睡觉。每次给渠州运军粮,(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在城下拼死做战才能够进入。张珏派他的部将率领五十名敢死壮士用斧头砍杀从西门进入,在城中激烈交战,收复了大良平城。合州自从余玠用冉氏兄弟的策略,城墙营垒非常坚固。但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非常困苦,张珏对外用军队保护耕种,在内教百姓开垦田地积储粮食,不到两年,官府和百姓都储备了充足的粮食
40、。(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召集他的军队入城防卫,蜀地的道路被切断,不能到达。不久,元军包围重庆,在三江中修造浮桥,阻断援兵。从秋天到冬天,援粮断绝,张珏多次派敢死的勇士秘密入城,答应将前往救援,并为他们谋划防守的计策。张珏联系泸州的士人刘霖、先坤朋作为内应,又派赵安攻克神臂门,收复泸州,围攻重庆的元兵渐渐撤离,去包围泸州。赵定应迎接张珏进入重庆担任制置一职。元军再次包围重庆,与元大将也速儿在扶桑坝交战,元军的各个将领从张珏的后面联合袭击,张珏的军队大败。重庆城中粮食已经吃完,赵安写信劝说张珏投降,张珏没有顺从。张珏的部将韩忠显夜间打开镇西门投降,张珏率兵在街巷与元军交战,不能支撑,回去索要鸩
41、酒,身边的人把鸩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行至中途,心中倍感悔恨,用斧头劈砍船只准备沉江而死,船夫夺去斧头丢入长江中,张珏跳起来想投入江中,被家人拉住才没能死成。第二天,万户铁木儿追到涪州,把他捉住送往京师。他的朋友对他说:“你一生尽忠职守,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即使不死,将来又能做什么呢?”张珏于是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身边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用瓦罐把他埋葬在死的地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5. 下列对这首诗
42、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集”是指与朋友偶然相会,太过意外以致怀疑是在梦里,这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B. 一轮圆月高挂天空,城池笼罩在重重夜色之中,诗的首联描绘了诗人客居途中所见的画面。C. 凄紧的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乌鹊。这与辛弃疾诗句“明月别枝惊鹊”的内涵相一致。D. 尾联中的“畏”字运用得当,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自己就要和友人分别的心理。16. 题目中“客”的心理在颈联中是如何体现的?请加以分析。【答案】15. C 16.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秋风中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萧瑟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
43、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2)用典,该句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C.“这与辛弃疾诗句明月别枝惊鹊的内涵相一致”错误,“风枝惊暗鹊”描写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的景象,萧瑟肃杀。“明月别枝惊鹊”描写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意境清幽。二者内涵不同。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描绘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
44、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描写乌鹊因风而惊,寒蛩因寒而泣,象征诗人的漂泊不定,如虫鸟惊、泣,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通过这一典故,写诗人如同空中飘飞的乌鹊,绕着树枝一遍又一遍地飞来飞去,却没有可以栖息的树枝,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45、2)杜甫登高中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呈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沉郁苍凉。(3)苏轼在赤壁赋中_,_”两句,以蜉蝣和粟米作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渺小的感叹。【答案】 .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澹、萧、尽、蜉蝣、沧、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说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物质,小说生命的血液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故事主线是它的神经中枢系统,小说的灵魂不是主题的简单归纳,而是小
46、说中_的精神光照,是小说的核心价值。文学研究者通常会从作品的不同角度去_它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本质上就是对作品灵魂的探寻,作品所建立的艺术空间和作品自身的气血脉络只是给研究者提供了基础和土壤,对作品灵魂的探幽析微和精准捕捉,才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时至今日,现有的红学研究著作依然难以穷尽“红迷”的艺术梦想,红学研究领域_是四季繁茂,一代代研究者_,每一代人都会有新的发现、所有的发现都指向了小说灵魂的纵深处。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流光溢彩 发
47、掘 仍然 前赴后继B. 异彩纷呈 发掘 仍然 前仆后继C. 流光溢彩 发现 依旧 前仆后继D. 异彩纷呈 发现 依旧 前赴后继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灵魂的全部信息密码。B. 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全部灵魂的信息密码。C. 自清代以来,围绕红楼梦产生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D. 自清代以来,围绕红楼梦产生
48、了无数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对红楼梦主题的归纳始终只能提纲挈领,却未能概括出小说灵魂的全部信息密码。20.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哦,香雪)B. 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探界者”钟扬)C. 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反对党八股)D.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故都的秋)【答案】18. A 19. D 20.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流光溢彩:形容形象美好,光彩照人。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
49、就或表现。根据语境,此处指的不是“突出的成就”,而是小说中美好精彩的部分,选“流光溢彩”。第二空,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犹如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此处指挖掘出来,故选“发掘”。第三空,依旧:照旧,像过去一样。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根据语境,两个词语均可。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跟上来。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此处语境没有“不怕牺牲”之意,故选“前赴后继”。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
50、有二,一为成分残缺,“红楼梦产生了研究文章”不当,红楼梦本身并不会产生研究文章,应该是“围绕红楼梦产生了研究文章”;二为语序不当,“全部小说灵魂的信息密码”语序不当,“全部”应修饰“信息密码”。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把故事主线比作“神经中枢系统”,是比喻中的暗喻修辞手法。A.拟人手法,赋予奔驰的列车冷漠无情的人的特点。B.虽有比喻词“像”,但这是类比不是比喻,同时“各显神通”有夸张手法。C.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比作“毒物”,是比喻手法。D.无修辞。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51、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 ,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展,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
52、熟秋里, ,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2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夸张、比喻B. 比拟、排比、通感C. 拟人、比喻、引用D. 对比、夸张、比喻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 C 22. (1)是由蝉喊出来的;(2)乌桕树把浅黄变成红色。【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
53、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薄雾中的乌桕叶艳羡的目光”使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那些桃花然而,乌桕树成长”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柏熟,疑是早梅花”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处,根据横线后“一声、两声、三声”“蝉们”可推知,此处应填与蝉有关的内容,再根据“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可推知此处应填“是由蝉喊出来的”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
54、文“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横线前的“熟秋里”和横线后的“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可推知答案应该为“乌柏树把浅黄变成红色”。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材料2、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
55、国粮食总产量的6。面对当下粮食安全现状,你有怎样的思考?对浪费粮食行为,你有怎样的认识?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呢?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表明你的认识思考并提出建议。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严格制度控制、杜绝餐饮浪费“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蝗灾等让全球面临更加严峻的粮食危机。对于
56、中国而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安全有底气,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浪费。“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消耗,也给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消费互相攀比,公款消费铺张浪费,为了面子或排场大量点菜进而造成人为浪费等问题比比皆是, 如何教育国人对粮食安全具有感同身受的认识,并切实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首先从我们青少年入手,潜移默化中形成我们未来一代代对粮食的珍惜。现在,全国一些地方对在校小学生提出了旨在提高社会认识能力的研、学、游活动,希望
57、教育部门结合此项活动,让孩子们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有深刻的理解和具体认识;对以餐饮为主的各大饭店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用制度实施监管、控制,堵住餐饮浪费的源头;对于消费者的浪费现象,实行个人曝光警示制度并与其信誉记录紧密相结合。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的撂荒地、闲置土地和可用土地实施严厉、精准政策,开源节流,保证粮食生产的自给率。制止餐饮浪费,还要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在全社会推广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要出台减少食物浪费等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坚决制止公款消费中的浪费行为,持续推进“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58、。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中国粮食安全有底气,也容不得任何“舌尖上的浪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指向明显:我国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要对粮食安全保有危机意识,杜绝浪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把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农业的首位是首要原则。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粮食安全,就是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而我们每一个人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任务要求为“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表明你的认识思考并提出建议”,思
59、考粮食安全和浪费严重的问题,并联系现实,提出合理的建议。文章宜写成议论文,谈要树立粮食危机意识,坚决杜绝浪费,遏制各种浪费现象,联系生活实际,提合理化建议。可以从宣传、制度、教育等角度提出建议。【立意】1.珍惜粮食,浪费可耻。2.拒绝浪费,从我做起3.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4.保证粮食安全,你我都有责任。【素材】1. 安全尚未解决,浪费又成困扰。中国是一个食物浪费非常严重的国家。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及城市低收入阶层还有人吃不饱饭。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学校的午饭。虽然说不
60、上太美味,但绝对是卫生营养的。有许多同学,对中午饭十分感冒,没能扒上两口饭就已经结束了。整盒饭菜没动两口就倒掉了。如果整个大桥人人都这样,浪费的粮食将无法想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卖部前络绎不绝的人群,弯弯曲曲的队伍。我想小卖部的零食一定比不上我们午饭那么有营养。零食满足了口味,却满足不了身体的健康。午饭吃不好,下午就累倒。上课的效率可想而知。尽管已经说过千遍万遍,但还是想劝大家珍惜农民的汗水,尽量不浪费我们的盘中餐,为减少大桥,乃至中国的粮食浪费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一个人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去做大事呢?2. 粮食安全与粮食浪费是屡见不鲜的问题,大家经常听到,但对此却没有深入的
61、思考。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全球的一个普遍问题。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的设立,就是呼吁大家重视粮食的生产,关注粮食的安全,反对粮食的浪费。它呼吁大家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地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贡献。3.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因此,大家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结合光盘活动的开展,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同学、朋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