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六第课时 读读背背古诗过故人庄,初步理解诗意。来源:ZXXK【重点】 读熟、背熟过故人庄。【难点】1.利用前面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理解诗意。来源:学|科|网2.想象诗歌描写的画图,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大家都还记得吗?除了在学校学的古诗,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开始议论,试背。) 2.以小组为单位互背、赛背。 3.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学过的古诗就要记住,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日积月累过故人庄。设计意图“日积月累”重在丰富学生语文素材的储备,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背一
2、背学过的古诗,本身就是积累再现和强化积累的过程。同时,也间接地告诉学生:“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以“读、背”为主。来源:ZXXK一、初读古诗 1.PPT出示诗的全文,学生试读。(老师要注意视、听。)PPT出示: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指名读。(找出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 3.老师指名朗读过故人庄。(也可以利用配以音乐甚至画面的课件进行范读。)设计意图提到阅读的个性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事实上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古诗,学生一旦读错
3、了,读“滑”了,纠正起来费时、效果差。因此,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读规范。二、熟读古诗 1.请大家自己边读边利用工具书(包括前面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地理解诗意。(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2.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纠正误读的情况,交流诗意。 3.全班齐读或者分组朗读(强调韵味)。 4.相互背一背。来源:学*科*网设计意图强化自主性积累,注重韵味的感悟,在自主朗读之中逐步理解诗意。来源:学#科#网三、综合练习 1.自主约定学习小组(老师可作适当干预、调整)。 2.在小组内可背、可读、可讲。让每个成员自由发挥。 学生讲的时候,可用描述性的语言,这样更形象、生动。 大意: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
4、的田舍做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墙外时隐时现。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事。告别时盼望重阳佳节的到来,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3.全班进行交流。 (1)齐背。 (2)谈感受,谈疑惑。老师适当点拨。 4.师: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此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美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世俗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被抛在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
5、美好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你们能把诗中的景色画下来吗?试试看!(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画出诗中的景色。)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挥,背、读、讲均可,并配以绘画,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个性化,当然,根本的目的在于学生能深入持久地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蓄积语文能量。 就语文园地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来看,遵循了让学生学“真实的语文”的宗旨。形式新颖,效果实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比如在“口语交际”训练和“习作”训练中,老师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组学习,由于调控得当,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参与的有效性在这次训练中体现得很充分。 2.让所有的学生在“园地”里都能形成学
6、习技能。比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老师不仅训练学生“好好说”,更要求学生养成“好好听”的习惯。在“我的发现”的训练中,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小林”和“小东”的读书方法后,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总结,促进了阅读技能的形成。 3.老师的指导体现了有序性、拓展性。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以理解“感谢”和“安慰”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围绕中心表达。另外,老师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向“园地”以外,如回家把“感谢”和“安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习作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后发到网上等。 4.注重了整合,体现了综合性。如训练了“我的发现”以后,为巩固形
7、成的经验,老师引导学生练习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二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本教案的习作课偏重于对看图作文的指导,忽视了对写表现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的指导。 如果再次执教,我会从如下两个方面对本教案加以改进:1.习作课中,加强对写生活中真实故事的指导,并利用优秀范文给学生引路。2.“日积月累”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园地”里的内容,可以适度拓展,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积累的途径,增加积累的数量,如:要求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古诗和成语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人读背一首古诗,讲一个成语故事。1.表现人间真情的词语集萃血浓于水扶老携幼亲则不谢倾囊相助同甘共苦骨肉
8、至亲寸草春晖良师益友骨肉相连舐犊情深恩重如山深情厚谊休戚与共情深似海体贴入微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无微不至2.本单元看图作文范文一篇及点评胜似亲人 我是一名记者。这天,由于工作需要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小作者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来描写图画的内容,独具匠心。】 这个小山村穷得实在不能再穷了,远远望去是一片黄土地,连个人影都看不见。一直到傍晚,我才找到一户人家,准备借宿一晚。 这家只有两个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老太太的脸上写满沧桑,瘦得只剩一层皮;可那个小姑娘却长得白白净净,活泼可爱。 我问老太太:“她是您的孙女吗?” “嗯算是吧。”老太太微笑着说,一边搂着小姑娘,一边抚摸着她
9、可爱的小脸。【通过老奶奶“一边搂着”“一边抚摸”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奶奶非常疼爱小姑娘。】 “算是?”我疑惑不解。 “这个小姑娘是我十年前捡到的,反正我也是一个人,就让她陪陪我好了,总不能让她饿死吧!”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了,因为那张“床”实在太难睡了。我走出屋子,看见那个小姑娘忙东又忙西,洗衣又喂鸡,忙得头上直淌汗。见我出来,她忙说:“早上好!”我问:“家里的活都让你包了?”“没有,我只是干一点儿简单的。” 【想象画面中小姑娘劳动的场面,老奶奶和小姑娘的话语以及小姑娘的行动都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小作者观察画面时的想象,显得既真实又准确。】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
10、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这时,老太太出来了。她见小姑娘干了那么多活儿,心疼地说:“好孩子,累坏了吧?快回屋去,这些事我来做。”“
11、不,没关系的。”小姑娘说。老太太一把搂住了小姑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我回了屋,不想妨碍“祖孙”俩之间的沟通。我想:等我回了城,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登在报纸上。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胜似亲人”的爱。【结尾点题,作者想把这
12、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告诉所有的人。】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点评】本文小作者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介入了老奶奶和小姑娘的生活。文章通过小姑娘早上起来主动帮奶奶做事这一片段的描写,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全文虽然对这个组合起来的家庭的描写所费笔墨不多,但通过对话描写和小姑娘早起帮老奶奶干活这一场景的描写却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