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224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选择题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C)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关键信息“工业方面”。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故C项正确。2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C)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使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

2、根本调整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描述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故C项正确。3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C)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这与勃列日涅夫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有关。A项是斯大林时期,B项是赫鲁晓夫时

3、期,C项是勃列日涅夫时期,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故C项正确。4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B)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冲破了苏联模式束缚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即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才得到肯定,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只是与美国匹敌而未全面超过美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能冲

4、破苏联模式束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5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A)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解析:根据材料“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己的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革在目的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故A项正确。6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

5、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D)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解析:“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意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私有化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D项正确。7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

6、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解析:由材料“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可知,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以答案选A项,排除B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逐渐形成多极化格局,C项说法不够准确,排除;第三世界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8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解

7、析: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急剧变化,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A项正确;B项中“完全融入”说法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程度,排除C、D两项。9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B)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

8、下产生的连锁反应解析:材料中讲到了东欧五国发生剧变的时间,以这些国家为代表的东欧剧变,波兰经历10年的时间,时间不短,故A项错误;从波兰的10年到罗马尼亚的10个小时可以看出东欧剧变并非是短时间发生的,而是各国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只是东欧五国事态发生变化的时间,并未反映这其中有西方的策划,故D项错误。10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此次会议是(B)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中共八大召开是1956年,中共十三大召

9、开是1987年,1992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B项正确。1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C)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根据题中的时间信息“199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该报告中认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

10、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12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 173个增加到20 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D)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十年“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的推进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782000年”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13苏联解体二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1、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

1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答案:(1)积极作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不足之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骤然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进行分析作答。

13、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订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

14、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材料二中国改革大事记。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5月

15、,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续表)1985年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3)从中苏改革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内容: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以计划为重要手段,辅之以经济杠杆;开展全国范围的反酗酒斗争。影响:没有选准改革的突破口,丧失了改革的先机;反酗酒斗争虽取得成效,但减少财政收入和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影响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发展。(2)不同:中国先农村后城市,苏联与之相反;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3)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