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1444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1、2、3、4、5、6、7、8、9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10、11侵华日军的罪行12、13、14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5、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67268页)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A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

2、争的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材料反映的是1854年前缔结的条约,B项签订于1858年,C项签订于1860年,D项签订于1901年,A项签订于1842年。2.(2011广州调研)“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工业革命文明成果的冲击,社会发生转变。3.(2011龙岩模拟)下图是一张清末

3、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它集中反映了列强侵犯了近代中国的()A.领土主权B.关税主权C.贸易主权D.司法主权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法官席上坐着洋人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已遭到破坏,而不再完整,A、B、C三项均与司法审判无关。4.(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

4、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研究的理解能力。研究者因其立场的不同,会出现各异的记述。材料分别表明了中方与日方的立场。但历史的真相不会因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变模糊,故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5.(2011淮安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

5、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B、C、D不正确。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6.(2012广东四校联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

6、D.壬寅年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纪年法的掌握。依据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的规律,1894年为甲午年,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这一年的天干应为“甲”后的第六个“庚”,地支应为“子”。7.(2011北京模拟)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爆发B.筹建北洋水师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C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痛失台湾,台湾军民爆发了反割台斗争,题目中材料再现了当时的情形。8.(2011济南调研)“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

7、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C由“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可知侵略国家很多,而A项仅为英法,B项仅为日本,且没有攻陷北京,D项仅为日本。9.(2011苏北四市质检)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有自我辩解的成分隐含了一些苦衷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B.C.D.解析:A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全权代表对条约签订有一定的责任,但国家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无可奈何”也有一定道理,与材料信息不符。10.“

8、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解析:A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邱逢甲等掀起保台斗争但最终失败,“回首河山意黯然”显示了台湾丧失后的愤懑心情,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11.(2011苏州期中)下列各项是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评述,其中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解析: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符合现代

9、化史观”。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反映的是盲目排外思想,对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认识不足,故体现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12.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次事变,这一谬论化为了关东军的实际侵略行径()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A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满蒙”这一地点。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事发上海,七七事变事发北京,均与满蒙无关,九一八事变事发东北。13.“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

10、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摘自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解析:D“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是指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14.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

11、沪会战的惨烈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解析:B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15.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七七事变后,日本妄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16

12、.(2011年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解析:C根据标语来判断时间,“红军”的称呼表明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没有真正实现,据此排除D项。“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表明国共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据此排除A、B两项。17.(2011江苏五市四区期中)如图为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

13、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日寇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国民党军队已放弃正面抵抗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正面战场的主力日寇受到中国军民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沉重打击A.B.C.D.解析:A图片形象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状况,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国共两党两大战场战术各异,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18.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解析:

14、B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A项;抗日战争并未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C项;B、D两项表述均正确,但注意题干要求“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补偿,故选B项。19.(2012南京一模)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产党将红军按国民政府军队的序列进行整

15、编,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20.(2011苏州期中)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材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阵地战C.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游击队与日伪军作战

16、,不是与日军作战。日伪军在后方,故说明国民党也有敌后战场抗战,D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68页)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材料二“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鲁迅“日本

17、研究”之外材料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顾维钧回忆录请回答:(1)结合当时的历史从人民群众、列强、外交官员等角度分析造成材料一中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同时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一、二辩证、全面地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18、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人民群众主要从其思想观点说明,列强主要从其带来的危害、外交官员主要从卖国等方面说明。第(2)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第(3)问首先判断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观点,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答案:(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的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激起国人愤慨;某些政府和外交官员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6分)(2)态度: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盲目排日情绪。建议: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学习人家长处,强大自我。(6分)(3)观点合理:民众把国家外交失利完全

19、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有商量的;要理性、实际的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容易导致狭隘爱国,要因势利导。(只要答出三点即可)观点不合理: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8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

20、,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材料三冈村宁次日记(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第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保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一时期,第101师团检查反攻我军阵地而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辞。材料四19361946年大学专科以上学校统计表学年度院校数教员数学生数毕业生数19361097560419229154193791565731188513719389760793618050851939101651444422

21、562219401137598523767710194112986665945480351942132942164097905619431331053673699105141944145112017890912708194514111183834981446319461851631712932620185(1)材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6分)(2)材料三能说明什么?(6分)(3)材料四表中数据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战争期间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2)问注意归纳材料的信息;第(3)问注意结合当时全民族抗战的背景回答。答案:(1)全民族抗战。(6分)(2)中国军人浴血抗战、誓死保国的决心。(6分)(3)状况:由遭到破坏到恢复发展。原因:无数知识分子为发展教育呕心沥血,千万学子为报效国家辛苦求学。(8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