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内容预览: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
2、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二、热点透视名言名句“名”的界定:只要对1993-2019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便不难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1.朝代:例重于先秦和唐宋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2019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孟子·膝文公下)2019年寄意寒星荃不察,_(鲁迅自题小像)(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1994年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019年由俭入奢易, _。(司马光 训险示康
3、)2019年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2019年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19年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三、攻关对策(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
4、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1)错位搭配。如:2019年莫愁前路无知己,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2)答非所问。如:201
5、9年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3)添字、漏字。如:1994年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1977年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4)写错别字。如:1994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5)笔画不清。如:2019年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
6、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
7、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四、对应训练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静以修身,_。(诸葛亮诫子书)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捐躯赴国难,_。(曹植白马篇)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论语·季氏)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8、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嘈嘈切切错杂弹,_。(白居易琵琶行)君子坦荡荡,_。(孔子论语·述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_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5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
9、俱全,可都“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_”之势。6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这句诗上。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月是故乡明。”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明月何时照我还。”五、附录常用名言警句(详见成功中考第3440页)六、中考模拟(详见成功中考第3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