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诗歌,有的找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习重在提供给考生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流程,教考生依据流程答题,一步步缩小思考范围,一步步检索加工。做到步步为营,稳“抓”稳“答”!自学案两步思维逐层解透诗家语 (建议用时约20分钟)例诗请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赠花卿注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
2、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答:技法指导两步思维解透诗家语第一步三看初懂诗家语第二步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例如清词人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梦江南”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感情基调就完全搞反了。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实,“城阙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却用“尚”“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等词句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
3、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本诗语言亦需咬文嚼字,才能泡出其中真意,如“天上”虚指天宫,实指皇宫,有双关之意。原来是这首诗是写花卿僭用天子音乐,只是借音乐之美来委婉讽谏花卿。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我的答案:答案:此诗的用意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 56110028)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
4、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读懂诗歌:题目及注释提供的信息:作者本身提供的信息:拎出关键语句:答案:“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抗金救国的事业,但屡遭排挤,一生多在闲居赋闲中度过。最终因忧愤而终。“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2)本词刻画
5、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答:答案: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答:答案: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