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ks5uks5uKs5u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1背景 激化根本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 。2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 ,主力是 ;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 ,主力为 。口号: 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3初步成果:撤销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的爱国运动。 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
2、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 ,体现了鲜明的 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 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 、 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运动是 革命的开端。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综合探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社会性质相同:ks5uks5uks5u(2)革命任务相同:(3)性质相同: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革命的发展与群众的深度、广度不同:(4)结果与前途不同:(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x k b 1 . c o m【课堂练习】1
3、(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2(2015广东文综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ks5uks5uks5u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ks5uks5uKs5u(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