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勾践灭吴l作者作品:l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国语l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 越语八部分,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l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给 下面 一段 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用一个成语做标题,注意其中加点的词语。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
2、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卧薪尝胆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历史背景:l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 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
3、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第一部分的一些 重点词语:l 1、栖l 2、退l 3、知l 4、无乃后乎?l 5、何后之有?l 6、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l 7、爪牙、中原、于是引申为退守管理。资,管理副词性固定结构,译为恐怕恐怕太迟了吧?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有什么迟的呢?用作使动,使退状语后置句l 1、中原、于是、丈夫、脂l 2、宦:l 3、帅:l 4、广运:l 5、洁、美、饱:l 6、庙:l 7、礼:l 8、衣:指土地面积的长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通
4、“率”,率领。使动用法,使之洁、美、饱名词用做状语,在庙堂上。名词做动词,礼遇,接待。第二部分的一些 重点词语:名词做动词,穿。破读y。名词做使动,让为宦臣。第三部分的一些 重点词语:l 1、父兄:l 2、耻:l 3、非也:l 4、安与知耻:l 5、者:l 6、患:l 7、劝:l 8、请:父老兄弟使动用法,使受耻判断句,不是哪里知道耻辱的人担心鼓励。古今异义请报之。请你允许我请姑毋庸战。请你(们)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l1.大夫种是怎样论述为政必须“求谋臣”的道理的?l 2.为了复国,勾践对外对内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l 3.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
5、原因是什么?臣闻之.无乃后乎?勾践说于国人曰.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而无可死乎?勾践忍辱图强,全国同仇敌忾.练习题三十六计美人计苦肉计暗渡陈仓之计忍辱负重,克勤克俭,仁义治国,广纳贤士,精于心计,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勾践深得民心从全文结构看写作目的?l 第一段:存国措施l 第二段第三段:复国措施l 第四段:战前准备l 第五段:一举灭吴灭吴的准备略写详写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全面看待勾践l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l 史记、淮阴侯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