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及相应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口算:(1) 6 40(2) 3 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3、自学书上第28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倒数?(2) “互为”是什么意思?(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
2、特点? 4、怎样求倒数【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5、小组交流汇报:( )为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倒数的方法就是将( )和( )调换位置。的倒数是(),()倒数。【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1)独立解答。(2)汇报求倒数的方法。2、练习
3、六第3题:同桌互说倒数。3、判断对错。 (1)1的倒数就是1。 ()(2)0的倒数就是0。 ()(3)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大。 ()(4)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小。 ()(5)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4、发展练习。 (1)填空:0.4的倒数是()。(2) ()5=()6=7( )= ()=1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4、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5、,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9=()=() =15、第29页第4、5题。6、开放性训练。()()()()“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
6、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7、王琳今年8岁了,爸爸的年龄是王琳年龄的倒数的320倍,王琳的爸爸今年多
7、少岁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