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9173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202004072155.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1 情感类类记叙文(二)一、(2019湖北黄冈)阅读下面小说,完成2831题。(14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

2、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

3、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

4、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

5、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选自意林,有改动)2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

6、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C文章第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解答的时候,先要整体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主人公,主要事件。然后逐项比对,找

7、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第段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一方面表现奶奶的手巧,另一方面表现“我”对奶奶的深深的爱,更能突出主题。29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_(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_【答案】(1)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2)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分析。解答的时候,先要扣紧加点的词“刺痛”“嗔怪”分别是描写谁,然后结合该句子,再回到相关段落,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来解读人物情感。(1)中“刺痛”“我”的是“

8、锉子”,结合第段可知“锉子”比喻奶奶的手,那所要表现的就是“我”对奶奶的情感,为奶奶的苍老感到心痛。(2)中是奶奶在“嗔怪”,意思是责怪。本义为发怒、生气。嗔怪也指强烈的非难。语句中表面上是责怪,其实满含爱的一种方式。着力去解读“嗔怪”一词中包含的奶奶的对孙女的关爱的欣慰之情。30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_【答案】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答出“首尾呼应”即可)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针对这个考点,要结合该段落的位置,从结构

9、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就题目中划横线的语段而言,位置在文章结尾,在结构上起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在内容上,一般是点明全文的主旨,通过抒情的语句表达对奶奶的情感,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31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为题目,有何妙处?(4分)_【答案】(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答“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和“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中任意一句即可)。(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4)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10、,富有文采。【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的时候,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题目在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设置悬念,设置线索等;(2)题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赏析;(3)题目显示文章内容的作用;(4)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具体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从全文来看,“奶奶的手”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由此展开叙事,触发情感。文章内容针对题目“温暖”选择奶奶对“我”的关爱来选材,着力突出“温暖”这一主题。同时,还可以从语言的文采的角度来赏析。二、(2018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

11、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

12、,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

13、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

14、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

15、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

16、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16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1)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2)第段和第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

17、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第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良善慈蔼、朴实无私、传统的乡村妇女形象,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恩和爱戴。)【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赏析能力。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讪然”意思是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第段“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讪然”表现了母亲面对“我”的抱怨,而她无法为“我”煮出更好的饭菜的无奈心理。 第段“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中的“讪然”表现了母亲不能

18、为我们煮出更多的饭的愧疚自责心理。第段“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结合下文中“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可知 “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17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答案】(1)内容上: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2)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记叙文开头段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

19、兴趣。从内容上,第段中“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描绘了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点明文章的中心。从结构上分析,“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18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每小题2分,共4分)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20、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互通,炊烟也有了声音,生动地写出了“我们”的欢快与激动),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 “灿亮”,形容光亮耀眼,这里用作动词,有照耀闪亮之意(也可以答: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用词生动鲜活,形象地写出了饥饿的“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道而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的欢乐情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视觉、味觉、触觉互通,这样,炊烟也有了味道和温度,突出了作者当时那种温馨、愉悦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语言一般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

21、、写作方法、描写方法、句式、内涵(哲理)等角度进行。本题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句“灿亮”一词用词生动鲜活,可以从用词角度赏析。分析时要结合词语及语境进行赏析,“灿亮”是“明亮”的意思,“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中“那甜暖的香”指母亲做饭时,“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灿亮”这里指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而精神振作的样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的方法。19联系

22、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答案】(1)“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那种无法让孩子吃饱而心怀愧疚、牺牲自我、承忍痛苦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句中的“母亲”,既指所有传统、朴实、贫困而又慈蔼谦卑自责农村母亲,又象征了贫困却朴素、传统的乡村生活;“消失”指的是时代变化带来的乡村传统文明的消减。(2)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情感也缺乏厚度;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忧思,抒发了对传统朴素温馨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

23、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消失”指的是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的怀念和对其逐渐消失的忧思。20.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4、激发阅读兴趣。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以及段落、标题的作用的理解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情节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及小说主旨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D项表述错误,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虚景首尾呼应。三、(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冻年货

25、王 彦“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这时侯,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

26、,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

27、。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梨子,据说它耐早,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

28、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人民日报)16.“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位置在自然段;理由围绕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来谈即可。示例:自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本文题目是“冻年货”,前面的段写奶奶蒸馒头

29、、冻馒头,段写奶奶冻水果,第自然段开头一句中“更”是与“冻馒头”相比较而言的,引出下文“冻水果”的情节。所以,此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7.“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体验。“清冽匝牙、肉脆汁肥”“酸爽”通过写自己吃梨时对梨滋味的品味,写出对冻梨好吃滋味的赞叹,一个平常的冻梨,作者却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其中饱含着奶奶的爱与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所以能让作者感受到吃梨时的幸福、快乐与满足。18.请你具体说一说,奶

30、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案: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与概括。“生活不单调”是指生活不乏味,有趣味。文中写哈尔滨的冬天天寒地冻,缺少吃食,奶奶蒸馒头、冻馒头,冻水果,奶奶根据当地的气候,用“冻”的方式,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乐趣,丰富了家人的生活。19.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4分)答案: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

31、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及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等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奶奶冻年货,丰富了家人的吃食;奶奶冻年货是为了给家人吃,家人的愉快就是奶奶的幸福;今天的生活里也许不缺少奶奶冻的年货,但奶奶依然为家人冻年货,冻年货成为奶奶的生活习惯和乐趣;“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写出奶奶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和对家人的关爱;九十多岁的奶奶用冻年货的方式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从中感到快乐。 四、(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文,完成8-1

32、1题。 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

33、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

34、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白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

35、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

36、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我的身世让我震惊。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

37、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第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文本的理解能力。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其中第二段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是正确的,而表现他“毫无主见”,原文没有这个意思,此句既刻画了父亲病危时“大哥”的心情急迫,也刻画了大哥遇事都能想到与别人商量的性格。因此C不正确。9.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

38、语。(3 分)不满一( )一( )一羞愧一-( )【答案】憎恨 震惊 感激/感恩/感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主人公思想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提取表达情感的相关词语即可。如可提取8段的“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中的“不满”;10段的“回我的身世让我震惊”中的“震惊”;11段的“我的狭隘让我羞愧”中的“羞愧”,14段“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说明已经被感动。10.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答案】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将终身铭记父爱。【解析】本题考查对

39、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即我误会了父亲,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父亲即将做手术的时候,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我已经懂得了父爱的崇高,会将这份父爱铭记终身。11.好的标题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谈谈文章以“良心” 为标题的作用。 (4分)【答案】“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条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有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白责留给了白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

40、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良心”这个标题既突出了父亲朴实高大的形象,又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五、(2018四川达州)记叙类文本阅读(15分)单车岁月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我的单车情结,大概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改革开放不久,父亲就成了我们村第一个拥有单车的人,

41、当年他凭着外汇券(身在台湾的爷爷所寄)从武汉购买并亲自骑回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单车,霎时点亮了灰暗的乡村。 村人用惊羡的目光看着那辆每天被父亲擦得通明锃亮的单车,父亲荣耀得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那时人们出村大多徒步,蜿蜒小路洒满汗水磨破鞋底,少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双轮滚滚,铃铛悠悠,来去如风。 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父亲对它宝爱如命,偶有村民来借,父亲掏出车钥匙后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车被借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那辆单车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星,过年过节走亲戚它就成了绝对的功臣,父亲骑着它把母亲、妹妹、弟弟和我,往返辗转地载到大山里的姥姥家。山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坐在单车后座上的我

42、昏昏欲睡,沿路看到的河流与村庄如同一场梦。 我第一次学骑单车就骑的是父亲的永久牌单车。那时感觉车座比我的头还要高,现在我都不能想象当时是怎么样驾驭它的,那种双手紧抓龙头、右脚斜穿过黑色大三角架吃力蹬车的姿势,跟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无二。学骑之初,父亲为了避免我摔毁单车,天才般地在后座上横绑了一根粗木棍,摔倒后单车才免于噩运。 刚刚学会骑单车的那阵子,车瘾大得出奇,村头的水泥禾场就成了我们放学后的练车场。多少个风霜雨雪的日子,水泥禾场上,我和小伙伴们斜扭腰肢、猛蹬踏板,踩着单车兜圈追逐的欢乐身影,成了村里一道鲜活特异的风景。疯踩踏板,车轮飞转,耳畔风声呼呼,大树房屋极速飞旋,蓝天白云美得像首诗渐渐地

43、,我们的心不愿再囿于禾场了。 我头一回右脚跨过三角架坐上车座的时候都已经11岁了,那辆已经衰老得不成形状的永久,在我上下起伏的蹬踏中歪歪斜斜地朝向那个季节的黄昏行进。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我骑了很远很远,渠道边的田埂骑完了,池塘边的碎石子路骑完了,沿途栅栏的泥路骑完了我在一个长年枯竭的小河边停了下来,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 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几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 开始到镇上读书,七八公里,一周一

44、来回,单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本领的道具。在女孩子面前双手脱把;把双脚搁到龙头上;或者把屁股坐到后座上去,像只大蛤蟆;或者在脱把的时候,撮着嘴巴悠闲地吹口哨,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心来回的路上,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骑着单车。 岁月轮转,回望旧时月色,那时我们的心清澈如水,没有混浊不堪的世俗。我们经常骑车滞留在路过的仙鹤桥上,各自把单车往桥栏上一靠,就凭栏观看河岸戴着斗笠专心垂钓的人们,那种悠然,那种心安理得,令人心生无限神往。也许半天并没有鱼儿咬钩,也许一个下午钓不到几条小鱼,但他们依然握着鱼竿,不急不躁,静心垂钓。我常常会被垂钓人的那种坦然感染,我感觉到他们钓的其实就是一种心

45、平气和。到县城上高中后我开始住读,少有机会骑单车;父亲罹患心脏病以后,不敢骑也骑不动单车了。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毛本栋人民周刊)2017年第11期)15.岁月轮转,那辆日渐失去了往昔锃亮光泽的永久牌单车曾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答: 【答案】父亲骑着它载着我们过年过节走亲戚;我用父亲的单车学骑车;单车是我每周一次回来唯一的交通工具和展示本领的道具。【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叙述自行车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部分,然后看自行车在生活中发挥了哪几个方面的作用,找出各自的起始位置,第3、4两段写到自行

46、车在生活中的作用,父亲骑着它载着我们过年过节走亲戚;第5-8段写我用父亲的单车学骑车;第9段写单车是我每周一次回来唯一的交通工具和展示本领的道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16.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语境义。(2分)(1)霎时点亮了灰暗的乡村。答: (2)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答: 【答案】(1)萧条,破败的意思。(2)沧桑的意思。【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意义的理解。题目中明确要求,理解加点词的语境义,因此,先要明确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语境义。(1)灰暗,本义是暗淡,不鲜明。是用来形容色彩的,这里用来形容 “乡村”,那么应该是表现乡村的萧条、破败的。(2)锈迹斑斑,本义指铜铁

47、等金属生锈形成了很多斑点。这里用来形容“岁月”,“岁月”如何“锈迹斑斑”?当然是自行车历经岁月的“沧桑”。17.试对“摇蓝”作简要赏析。(4分)(1) 山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坐在单车后座上的我昏昏欲睡,沿路看到的河流与村庄如同一场梦。 答: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单车”比作“摇篮”,生动地体现了坐在父亲单车上的舒适感受,充分表现了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语段主要描写的是“我”坐在父亲的单车上的感受,从“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着力分析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要突出的是什么。这里的比喻是对“我”的感受的

48、具体描述,应该是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当时舒适的感受,表达拥有单车的骄傲的感情。(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答: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一圈小山”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也写出了济南的地势,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首先要明确“小摇篮”是用来形容“这一圈小山”的,也就是要赏析这个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它的精妙首先要表现在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读者对济南的地势一下就清楚了。其次要深层次解读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对这一圈小山的情感,用

49、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18.请简要说说作者在本文中寄寓了哪些情感。(3分)答: 【答案】对父亲的回忆与思念;对时光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以及对老旧单车的怀念。【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答题需围绕主题与中心作答,需要我们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从全文来看,题目是“单车岁月”,“单车贯穿全文,要能答出作者对单车的怀念之情。通过单车回忆出的那段岁月已经逝去,因此作者是带着无奈与惋惜之情的。同时,父亲是单车的主人,是逝去的那段岁月中的主要人物,因此还要答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回忆与思念之情。19.明亮而寂静的夜晚,“我”和杜小康都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根

50、据下面两段话,用简练的语言分别说说什么是“长大”。(2分)【甲】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几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乙】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了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曹文轩孤独之旅)【甲】答:【乙】答:【答案

51、】【甲】文:“长大”是独立,对远方的期望,不害怕孤独。【乙】文:“长大”是直面孤独,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主旨的分析。题目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两段材料都和“长大”有关。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分析出,两个文段中,人物都遭遇了怎样的环境。甲文中,“我”独自骑行,渴望远方,不恐惧,一点孤独都没有,这就是“我”的成长。乙文中,“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了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想起了许多,“但他没有哭”,他的长大是在挫折中变得坚强了。六、(2018河南)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

52、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53、。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

54、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

55、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

56、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57、【答案】7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要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概括四件事情的时候,注意依据时间顺序和女儿的心理变化:先是,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后来是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再后来,上了初中,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她

58、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最后是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8示例一: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示例二: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

59、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廷”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侧面(间接)描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赏析能力。语句赏析一般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本句首先能确认的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词,这是正面展现,直接把悠扬笛声比作小河的流水声,其次写到了孩子们的表现,从听众的陶醉写出父亲笛声的优美,属于侧面描写,有衬托的作用。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9她的心理:得知

60、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 父亲的心理: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明确该句出自文末,即多年后女儿为老父亲买笛子的事情;“赶紧”“挤出笑”说明女儿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这个样子,已经明白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和委屈,而父亲是父亲似问似答则是父亲欣慰高兴心理的表现。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10.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因,使

61、情节有波潮、更完整合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作用的理解能力。母亲相对于父亲属于次要人物,要注意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组织答案。母亲的言语行为,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设置了悬念,母亲的言行(特别是最后揭开父亲残疾原因)推动了全文情节发展。而母亲的行为与父亲的沉默形成了对比,展现了父亲的伟大,结尾处“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62、 七、(2017山西)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去。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一个生

63、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是但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将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

64、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的面前,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买回来的。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

65、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而此刻,父亲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

66、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15.佳作欣赏课上,晓琦同学饱满深情地朗读了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引得在场的同学纷纷落泪。文中画线句“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朴实的话语表现了父亲此时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

67、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里活动。(5分)【答案】示例:我还真不想去养老院啊,我舍不得家,舍不得孩子但是,我不去的话,孩子又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已经很累了,还得牵挂在家的我还是去吧。【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个性表达的能力。解答时先将题干句子还原到原文中,结合上文明确,“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些”是父亲在我说出“我在北京的工作稳定了,所以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又不能把你接到北京去”之后的决定,再联系下文“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把家里的物什么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幅极不舍得又无奈的表情”“父亲几乎也是一夜未眠”,即可明确父亲心理很矛盾,既不想去养老院,又不

68、得不去养老院。之后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把自己当做文中父亲,文从字顺表达矛盾斗争之后终下决心的心情。(2)此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分)写作提示: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不少于100字。【答案】示例:两次流泪泪,流出心酸;泪,涌出愧疚。总有一些感恩有始无终的情感真挚,用两次流泪触动为人子女的我们的心底最柔软的的地方。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我”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想到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年迈的父亲,难过心酸。第二次流泪是因为想到父亲给“我”一个家和如山的爱,“我”却要将他送去养老院,愧疚难忍。泪水荡涤了迷雾,困难难不住亲情

69、,让我们以亲情为翼,飞跃重重关隘!【审题指导】 考生必须读懂题干,明白本题是赏析美文。首先读懂文章:文章写了“我”在打算送父亲去养老院过程中内心的几番纠结,中间穿插成长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有加,最终将父亲带到自己身边。“我”不是不孝顺,而是因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要送父亲去养老院,点明“敬老、养老”社会普遍关注的这一问题。文章使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其次审清命题人提示:可以从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选取一个方向来写,也可以二者结合起来写,还可以写其他收获。将文章与提示结合,即可从以下角度阐述写作:用心感悟亲情的美好,感恩父母;体会细节作用,学

70、会抒发真情;分析父亲形象,理解父爱如山;使用插叙,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此外,还应该注意“字数不少于100字”这个要求,字数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八、(2017浙江丽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

71、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

72、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似乎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

73、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 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易茅草房, 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

74、壁上还是会结霜 ,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病这般严重!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一定是母亲,又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展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

75、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 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5.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 (1)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2)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3)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概况能力。解答本题时,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带着问题,回到文中,确定答题区间。如第段,由“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可概括出:母亲做好早饭,等

76、待“我”和妹妹吃饭;由第段中“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可概括出: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由第段“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可概括出: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

77、;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词本来意思基础上,结合词语语境来理解句中词的意义。胡作非为:本指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结合具体语境,显然是贬词褒用。此处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在地里“打闹着,扬雪”的情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们的宠爱。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答案】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情境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带着问题回到文中

78、,进入文中“我”这一角色,联系前文“我和同学们去县城买参考书,回来时下起大雪,汽车晚点,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相关情景,可以体会到“至今”既包含了对当时不听母亲叮嘱,以至让母亲在风雪中苦苦等待而病倒的内疚和自责,也有今日对母亲的爱的感激。7.有人说第(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 请说明理由。(3分)【答案】示例1:我认为第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示例2:我认为第段纯属多余,理由:第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

79、旨关系不大,且“雪”贯穿全文,第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顺畅。【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从内容上看分析本段交待了什么,对表现母亲形象有何作用,以及本段内容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如,本段交代了母亲风湿病的原因,同时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凸显了作品的主题;从结构上看,本段不但呼应了上文“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如果认为本段多余,只要言之有理也行。8.文中的“雪”意重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案】示例:雪是纯洁的母爱;雪是纯洁的快乐的美丽的童话世界;雪花舞动着

80、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雪花是儿女匆匆归来的身影;雪是母亲的白发。【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解答本题,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重点句、主旨句等联系文章内容分析雪的含义。如抓住“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可分析出:雪是纯洁的母爱这一含义,抓住“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可分析出雪花象征着我对母亲的担忧等等。九、(2017江苏宿迁)城市里的菜地晓 寒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

81、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走,边走边看。黄瓜开花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准备招蜂惹蝶。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

82、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

83、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捉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质地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的时候便会问我一声,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

84、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事实上,这时候那块菜地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如今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4.作者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他另一本“鲜活的日历”?(3分)【答案】“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一路走来,顺次看到他们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菜地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去看菜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鲜活的日历”出现在第段的最后,阅读本段可以找到“黄瓜

85、开花了,苦瓜开始显山露水芹菜拱出来,白菜”“我是菜地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等,可见作者是看着蔬菜的成长一路走过来的,又是菜地的常客,围绕这些作答。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3分)【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蔬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们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菜地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可判断是拟人和排比,写的是“黄瓜、苦瓜、芹菜、白菜”的生长情况,从“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准备招蜂惹蝶”“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憨态可掬

86、”写出了它们的生机勃勃,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16.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4分)【答案】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土地和庄稼的神情,具有典型意义;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写出两点即可满分)。【解析】本题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文章将“菜地”与“母亲”联系到一起,是在强调有的了菜地才让我想到了母亲,母亲也确实到过菜地,菜地变成了“我”、母亲与城市之间的连接点;从感情方面考虑,种好菜是母亲的愿望,菜地被铲平,母亲的愿望落

87、了空,感情是失望、悲观等。综合考虑答出两点即可。17.联系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答案】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入胜。(意思对即可) 结构: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本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所写内容“这时候那块菜地已经被推平”与文章开头“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相呼应。内容方面主要是写“这时候那块菜地已经被推平”,而能种菜曾是母亲和“我”的愿望,如今都成了过去,

88、“我”的感情自然也会显出“痛心”“难过”来。结合以上分析作答。十、(2017黑龙江哈尔滨)阅读默扶,回答15-19题。(14分)默扶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

89、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下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下来。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咽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

90、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高考结束了,我的分数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地跑了出去。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

91、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我又匆匆地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咐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

92、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我开心地笑了。(选文有改动)15. (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还烘托了“我”当时 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答案】盛夏(夏季) 平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荷花开了”点明时间是盛夏。“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中“绿叶”“静静地”“默默地”就是“我”当时的生活状态的写照,并且第二自然段“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

93、的景色。”中“平静 ”一词直接点明了“我”的心情。16. (3分)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舍得翻过”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不舍得翻过”是因为“我”对上南京大学充满向往,放弃报考南京大学还是有些不甘心、不情愿。“匆匆翻过”是因为“我”不想让哥哥发现“我”在关注南京大学,进而追问原因,知道真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结合前文“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可以看出“我”很想上南京大学。第二问从“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

94、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看出“我”明白了家里的境况,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为了保护哥哥的自尊心,所以“匆匆翻过”。17. (3分)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答案】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父亲住院期间,母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格式:人物+事件。通读全文,围绕“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概括出三件事即可。18. (3分)父母总觉得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

95、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答案】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我”和哥哥;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不仅没有给“我”应得的照顾,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解析】本题考查推断与主旨理解。结合文章内中的父母的言行:“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

96、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等语句可以推断出父母觉得愧对“我们”的原因是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我”和哥哥;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我”为照顾哥哥付出了很多,甚至放弃上重点大学。19. (3分)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有人提倡“悄悄提醒”“无声地爱”。你认为这种付出关爱而不愿让受助者察觉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答案】示例一: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地达到帮助的目的。示例二: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示例三:一方面可贵在这种方式效果好,更易于被受助者接受;另一方面可贵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精神品质高尚,他们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本题结合文章内容:“我”默默扶持让哥哥顺利地完成学业,并让哥哥生活的快乐,没有心理负担。以及最后一段“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我开心地笑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可以看出“默默扶持”让受助者得到帮助的同时,还保护了受助者的尊严,因此更为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