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 第十二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09大连模拟)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细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抗菌素对细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细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菌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细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细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解析】自然选择就是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抗菌素淘汰了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答案】CD2(2009山东省高考信息
2、优化卷)如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是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是生殖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的根本原因D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也必然会影响的改变【解析】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不会进入配子中,是不能遗传的,因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答案】D3(2009九江高三模拟)下列过程中,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的是()ADNADNABDNARNACmRNA蛋白质 DtRNA 携带的氨基酸【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为容易题。基因
3、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因为其能产生新的基因,故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答案】A4(2009榆林高三模拟)如果一个种群中存在着某一对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是50%,一段时间后,比例变化为5%和95%。据此进行以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正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频率提高的基因更适应环境D这对相对性状中有95%的个体表现适应环境的性状【解析】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题中的比例变为95%,指的是某基因频率,而不是这对相对性状中有95
4、%个体表现适应环境的性状。【答案】D5(2009福州高三质检)对某校学生(男、女生各占一半)进行遗传调查发现:红绿色盲患者占3.5%(均为男生),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约为()A5.67% B4.25%C3.50% D8.50%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难度中等。计算基因频率要注意色盲症是伴X遗传的,Y染色体中不含等位基因,所以男性中的基因总数是女性的一半。【答案】A6(2009九江高三模拟)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物自身的遗传、变异、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影响导致生物不断进化发展,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5、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隔离形成新物种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容易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7(2009宁波高三期末)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原来黑尺蛾仅占1%,灰尺蛾占99%,建立工业区以后50年,黑尺蛾占99%,灰尺蛾仅占1%。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黑尺蛾大量迁入,灰尺蛾大量迁出所致B控制灰色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所致C黑尺蛾与灰尺蛾的繁殖能力发生了变化D环境
6、对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灰尺蛾在工业区建立之前栖息在地衣上面不容易被发现,灰尺蛾的数量相对较多,其基因频率相对较高;工业区建立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了黑色,浅色个体容易被天敌捕食,黑色个体逐渐增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较高,可见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于环境对变异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D8(2009武汉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7、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BC 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离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9(2009东城区质检)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B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
8、成C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D地理隔离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解析】物种形成必须经历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是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答案】D10(2009海淀高三期末)1996年华南虎被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为70只,散存在18家城市动物园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华南虎濒临灭绝的原因完全是由于人类的滥捕乱猎B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形式C华南虎与东北虎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已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D保护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物多样性,需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
9、上保护【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由题中可知,华南虎濒临灭绝,其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目前我国的华南虎散布在各个动物园,因此属于迁地保护。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本题答案是D。【答案】D11(2009无锡模拟)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解析】突变大
10、多是有害的,并且突变率很低,但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多,所以突变个体数较多,其中有的是有利变异,所以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有隐性突变也有显性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包括基因重组。变异的有利与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答案】D12(2009山东省高考模拟)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解析】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使得基因交流中断,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种形成都需要长期的地理隔
11、离,如多倍体育种。【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分)(2009西宁高三调研)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家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并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地区白色蛾黑化蛾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选择是_的过程。(2)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3)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
12、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难度中等。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环境相似的个体的回收率远大于与环境不相似的个体,说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观察图解,对大气中SO2的含量、树干上地衣数量与黑化蛾频率的变化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合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答案】(1)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53.2%25.0%13.7%4.7%(数据顺序可调换)(3)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利于地衣生存;由于地衣
13、数量增多,黑化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14(20分)(2009东北育才模拟)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你根据图解回答问题:(1)、分别是_、_。所指的变化是定向的,请你说明原因:_。(2)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核心都是_。包含的三个层次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从图解文字标出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l)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定
14、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2)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种群15(12分)(2009河西高三期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源杂交。远源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_。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_倍体。(2)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一般更像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骤是_。(3)小偃麦有56条染色体,有一株蓝粒小偃麦发生突变成为白粒,经检查,发现是由其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所致。将这一变异小偃麦与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F1,再让F1自交,则F2染色体数有_种,分别是_。【答案】(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合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八(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3)354,55,56-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