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将相和1.文中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_联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原因。其余略。2.全班讨论:蔺相如、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_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知错就改的人。语句略。1.比一比,再组词。壁()拒()荆()诺()璧()柜()刑()若()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攻无()()完()归()战无()()()()请罪 赞不()()同()协()(1)廉颇是一位_、_的大将军。(2
2、)只有老师和家长_,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秦王对这块和氏璧_。3.按要求改写句子。(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_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_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同心协力赞不绝口 秦王我都不怕,也不会怕廉将军。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所以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4.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练习。(1)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_。(2)下列对“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秦王喜欢和氏璧。B.秦王怕失信于天下。C.蔺相如既机智又勇敢,秦王很怕他。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C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其目的是什么?_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故意说这句话,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从结构上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课文抓住人物的_、_、_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我们今后在写作中塑造人物时也要学会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