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2苏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72447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2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2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2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习作2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2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征,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教学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教学难点:写出个性特征。教学过程:一、导人习作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儿吗?拿出你的小镜子,欣赏一下镜子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对着镜子还给自己画了张像呢!画好了,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自画像”,想读吗?二、读懂例文1指导看图。(1)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呀?(2)你能

2、看图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指名说。 (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的,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呀!2学习例文。(1)学生自由读例文,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2)对照插图,再读例文。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杜小虎的自画像,从这张自画像上,你能看出杜小虎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再来读读杜小虎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三、指导习作1学生给自己画像。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练说。(1)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像,像杜小虎一样给同学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如果小朋友觉得你说得不像,那就要请你唱歌儿啦! (2)出示“好词语花篮”,供

3、学生写作时选用。活泼开朗 天真烂漫 美丽大方 愣头愣脑 憨厚 4学生练写。(1)学生写草稿。(2)指名读。(3)师生评议。(4)学生誊写。(5)习作和画像展览。板书设计:我的自画像外貌特点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4、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性格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5、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兴趣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

6、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学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