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骨贝和铜贝被当作货币来流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 知识点二“市”的发展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民间集市“草市”出现,由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也比较繁荣。5.宋代:不仅“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市、草市、夜市、晓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知识点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
3、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都市出现繁荣景象。3.王莽执政时期: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4.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州以“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北宋京城汴京商业的繁荣最有代表性,此外,夜市、庙会集市的商品种类也十分繁多。6.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古代城市职能的演变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对前代而言的,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主题一商业发展特点史料一: 注
4、:“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实行的标准货币。史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注:“草市”指农村的集市。史料三:(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格局。乾隆元和县志注:“尚”译为尊崇、注重,在此可译为主要集中于。请分析:1史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货币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古代商业发展有何意义?2从史料二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宋代商业发展的历史信息?3史料三反映了明清商业发展的什么特征?答案:1.变化: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
5、币的演变。意义:有利于商品流通,推动了古代商业的繁荣。2宋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草市更加普遍;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3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市镇经济繁荣。要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提示:(1)发展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突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
6、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主要特点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个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业始
7、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起源早,阶段性特征明显。明清“晋商”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1)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供应的工具。(2)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3)利润的封建化,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例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
8、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私为券”“争讼数起”的含义。答案A主题二城市发展史料一: 注:图一中市与坊是分开的;图二中市和居民区交错一起,另外还要注意图例。史料二: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
9、,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注:“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说明明清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请分析:1结合史料一的图片说明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答案:1.变化: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早)市;出现专门市场等。特点: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和官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要
10、点1: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何变化?提示:(1)从布局上看,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商业街。(2)从区域上看,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如“草市”。(3)从时间上看,在唐代夜市的基础上出现了晓市,且更加繁荣。(4)从管理上看,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督。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提示:(1)由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而来。如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都城和大一统王朝的都城。(2)由交通沿线发展而来。如沿着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被称为“交通沿线城市”。前者如酒泉、喀什、吐鲁番等,后者如北京、天津、杭州、苏州等。(3)由经济重
11、心南移发展而来。如唐代的扬州、成都。(4)由商业中心发展而来。如宋明时期的市镇。要点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提示:(1)概念:中国古代最初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古代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城”与“市”渐趋结合,最终合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2)特点:从城市的功能来看,从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界限的打破,商人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增多,
12、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3)影响: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向南方、东南沿海一带发展。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开始,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设计思想。影响着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例2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
13、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答案D识知识纲要记答题术语1.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
14、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3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买卖的场所“市”不断冲破一些限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随着商业的繁荣,不同朝代出现了一些商业大都会。1在北京一处战国时期的燕国遗址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D)A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B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C诸侯国之间存在商业贸易往来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许多,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等。因此D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
15、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B)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明清时期解析: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3“江淮以南,东晋南朝时已出现了草市,唐代草市数量众多。作为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草市是不合法的,但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草市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官府交易场所B草市与县以上治所设立的“官市”关系密切C草市与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不谋而合D草市贸易是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经济活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及重农抑商政策,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是一种由群众
16、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交易场所,草市与县以上治所设立的“官市”相对立,它不符合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选项A、B、C三项错误。草市贸易是具有深厚民间色彩的经济活动,故选D项。4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C)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5.“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右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
17、的是(D)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俞大娘”航船是在唐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的益州,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6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D)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帮。可采用排除法,A项错在“都在异地”;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商品种类非常广”不符;C项的表述与“忌讳茴香(回乡)”不符。故本题应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