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4894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基础落实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必修1 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基础落实练基础检测知识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地某日地方时5时日出,则该地该日的昼长是(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2.下列时间段中,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扩大的是( )A.秋分日到春分日 B.冬至日到夏至日C.春分日到夏至日 D.秋分日到冬至日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的最大值为( )A.90 B.6634 C.30 D.23264.当图中仪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 )A.桂林的白昼逐渐变长 B.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城市路灯的照

2、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据此回答5-6题。5.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A.a B.b C.C D.d6.造成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天气变化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太阳运动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7-8题。7.图中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A. B. C. D.8.此时地的昼长是( )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知识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9.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D.赤道到南极点之间

3、的地区10.下图是达累斯萨拉姆(7S)在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三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夏至日 春分日 冬至日 B.春分日 冬至日 夏至日C.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D.冬至日 夏至日 春分日11.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据此回答12-13题。12.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 )A.5月8日 B.7月8日 C.8月8日 D.9月8日13.

4、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为( )A.一天 B.两天 C.三天 D.四天知识点3 四季更替和五带14.下列有关四季与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季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的B.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差异C.夏季是夜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D.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同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小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能力提升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箭头)图,回答1-2题。1.a是二分二至

5、日中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b纬线的度数是( )A.0 B.2326 C.6634 D.90(2019西安交大附中)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3-5题。地点日出时间日落时间7:1518:453:0017:0021:206:4011:200:403.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4.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 B. C. D.5.地位于地的(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读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6-7题。6.四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为( )A.a、b、c、d B.

6、c、a、d、b C.d、c、b、a D.b、c、a、d7.若某地昼长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直线的变化,则该地( )A.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B.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C.日出的地方时为6点 D.有极昼现象8.夏季某日正午时刻,北半球P地直立的竹竿没有日影,而此刻正北方向数千千米外的Q地直立竹竿的长度与其影长相等,则P、Q两地的球面距离约为( )A.2 000 km B.3 000 km C.4 000 km D.5 000 km9.读北半球某地某段时间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推测图中N点的日期应为( )A.6月7日左右 B.7月7日左右C.8月7日左右 D.9月7日左右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7、。据此回答10-11题。10.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11.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南半球 向北移动 B.北半球 向北移动C.北半球 向南移动 D.南半球 向南移动12.下面图甲和图乙示意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4)该日

8、,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M地昼长为_。(5)Q地位于M地的_方向。参考答案基础检测1.C解析:该地该日的昼长(12时-日出时间)2,通过计算可知,应为14小时。2.C解析:春分日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到夏至日,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到北极圈,所以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扩大的时间段是春分日到夏至日。3.D解析:图中。是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通过数学换算可知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义因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向北)移动直射的纬线的最大度数是2326,所以的最大值为2326。4.A解析:读图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当图中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北

9、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与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会同步逐渐缩小。随着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桂林白昼会逐渐变长,A项正确。5.B解析:夏至日当天北京的昼最长,因此路灯的照明时间最短。对比图中四个日期,b日期路灯照明时间最短,故选B。6.C解析: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C项正确。7.A解析: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长,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南半球反之,所以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8.C解析:先计算出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之间的昼弧经度,再除以15。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由此可得地的昼长是16小时。9.C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

10、归线,所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而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90,此日没有达到最大值。10.B解析:达累斯萨拉姆(7S)位于南半球,说明冬至日时,太阳位于其南部;春分日、夏至日时,太阳位于其北部,但春分日时,该地距离直射点的纬度较近,故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11.B解析: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近日点(1月初)向远日点(7月初)运动,但乙点离远日点较远,未到夏至日,所以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12.B解析:该地出现两次立竿无影的现象,可判断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

11、线之间,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6月6日到6月22日,相差16天,则6月22日后,再过16天(7月8日),该地可能出现立竿无影现象。13.C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则可得该地位于20N。当太阳直射1634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样为8634,一年中太阳直射1634N两次。所以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的天数为三天。14.B解析:四季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的;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地递减,据此可划分出五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

12、差异;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夏季是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15.A解析: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热带变小,由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所以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能力提升1.C 解析:a恰好是北极点极昼的结束,南极点极昼的开始,应是秋分日,故选C。2.C解析:读图可知,b纬线是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故为6634,选C。3.A解析: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故四地昼长分别为11小时30分钟、14小时、9小时20分钟、13小时20分钟。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依次为。4.C解析:四地中地位于北半球,地位

13、于南半球;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点中,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故位于南半球且与同纬度的点昼长分别为12小时30分钟、14小时40分钟。故地纬度最高。5.D解析:由第3题的解析可知,地位于地的北方。冬至日,地北京时间21:20日出,地北京时间是3:00日出,两地的时差为18小时20分钟,故地位于地的东方。综上可知,地位于地的东北方。6.D解析: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在冬至日刚好出现极夜,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故d位于北极圈;a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a,故。的纬度比c所在的纬度要高;b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纬度最低。四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

14、为b、c、a、d。7.C解析:若某地全年昼长变化呈图示直线,说明该地一年的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赤道上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6时日出、18时日落,且没有极昼极夜现象。8.D解析:由题意可知,太阳该日直射P地。南Q地直立竹竿的长度与其影长相等,推知Q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则P、Q两地之间的纬度差是45,根据南北方向上纬度差1。距离相差约110 km,可算出 P、Q两地的球面距离约为5 000 km。9.D解析:据图可知,4月5日物影长度为零,说明该日太阳直射该纬度,该地应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对称性

15、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该日距春分日(3月21日前后)15天左右,N点物影与4月5日一样,说明该日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相差15天左右,故D项正确。10.C解析:由“今日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日上海昼长为11小时48分钟,接近12小时,说明该日接近秋分或春分;结合“明日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明日昼长仍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长,从而可判断当日最接近春分。11.A解析:由于该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于北半球的昼长不断增长,所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1)(20S,120W)(2)C(3)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4)Q地夜长P地夜长 14小时(5)东北解析

16、:第(1)问,读图可知120W平分了昼半球,120w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120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晨昏线和70N纬线相切,且70N以北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5,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20W)。第(2)问,根据太阳直射20S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图示季节纽约昼短夜长,但其昼夜长短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图示时刻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珠峰雪线海拔此时应处于一年中较低的位置。第(3)问,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问,该日Q地刚好出现极夜,Q地夜长大于P地;M地(135E)位于晨线上,与12时经线(120W)相差了105,昼长为2105/15=14(小时)。第(5)问,由Q地坐标为(70N,120W),M地坐标为(34S,135E),得知Q地位于M地的东北方向。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