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402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意,本题强调的是在商周的文字资料中,黍和稷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C。答案:C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三)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

2、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解析:因为没有农牧业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的发展。答案:C3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中国最早的牛耕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唐代早期 D与农业生产一起出现解析:本题以新背景材料,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

3、,农业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牛耕。据此可知答案为A项。答案:A4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带来深远影响。”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解析:题干隐含的有效信息是铁制工具开始大量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因此应选择战国和秦汉。答案:B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寒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芍陂解析:由此水利工

4、程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地点在四川,可判断是A。答案:A6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改进生产工具精耕细作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扩大海外贸易A BC D解析:从宋代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工具基本没有变化,清朝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改进生产工具和扩大海外贸易不可能是清朝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答案:B7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材料的主要

5、信息是“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意思是庶人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答案:A8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个体小企业解析:从管理方式大作坊和产品特征武器可以推断是官营手工业。答案:A9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成熟时期,你应该回答()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成熟,进入繁荣时期。答

6、案:B10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解析:青花瓷产生于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曲辕犁产生于唐代,所以只能选C。答案:C11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解析:本题以“古

7、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这一主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选B项。答案:B12(宁德联考)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广州()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解析:A应是西汉时期;B应是唐朝时期;C中“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是错误的,因为明清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8、2小题,40分)13(24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

9、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

10、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8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5分)(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4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5)就材料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

11、,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3分)解析:本题考查“三农”问题。试题运用大量史料,构建了一个新的知识平台,回答时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回答,注意不要盲目照搬教材。答案:(1)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黄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

12、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14(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材料三(西汉初年,豪强势力)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8

13、分)(2)材料四、五反映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中“天子之六工”说明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中“官府工匠”的事、功、巧、知反映了官营手工业人才众多,技术先进;由“豪强势力”这一信息可知材料三所述的手工业属于私营手工业,“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说明了其规模较大;第(2)问,首先根据“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和“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判断其区别,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变化原因即可。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相互切磋从而提高技艺;材料三反映西汉初年一度出现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2)材料四反映的手工业是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出现的;材料五反映的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说明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