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一、词语解释1、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2、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讲个不停。3、掌握:主持,控制。4、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5、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6、孑孓:蚊子的幼虫。7、口吻:语气。8、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9、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10、火辣辣:形容酷热。11、欢呼:欢乐地呼喊。12、灿烂:光彩鲜艳夺目。13、笑嘻嘻:状态词。形容微笑的样子。14、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15、安慰:使心情安适。16、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17、受益无穷:形容得到的好处多得没有穷尽。18、汗流满面:满脸都是汗。比
2、喻出汗很多,也形容惊恐或羞惭。19、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20、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21、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22、拓荒:开荒。二、近义词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慈爱仁慈 保持坚持 调整调节 复杂繁杂 商量商讨 神情表情 夺目醒目 介绍讲解 感谢感激 排除扫除 悲伤悲痛 时常经常 习惯习性 受益获益 将来未来 假若假如 成功胜利 和蔼和气 神情神色 奇特神奇稳
3、定固定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成千上万不可胜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
4、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三、反义词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慈爱凶狠 保持中断 平衡失衡 复杂简单 商量争执 焦急镇定 灿烂昏暗 平静激动 排除保留 悲伤高兴 时常偶尔 无穷有限 将来过去 和蔼严厉 疑惑坚信 稳定动荡 七嘴八舌异口同声 成千上万寥寥无几 一望无际弹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