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间十分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理解19 个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沸腾”、“欢畅”、的意思。2能读懂课文第4 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3能给第2 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重点: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难点:能给第2 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彩”等词意。2 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3 读懂第5 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重点: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难点:能给第2 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教学过程:一揭题。
2、出示课题,问:如果以“课间十分钟”为作文题目,你打算写些什么活动?那么怎样把我们喜爱的活动写具体呢?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二自学课文。1 轻声读课文,划生字、新词。2 借助字典,先解字意,再解词意。喝彩 纵身 胜负 欢畅 丰富多彩3读通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一共写了课间十分钟的那些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哪几段?三检查自学效果。1 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3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上述思考题。四学习第1、5自然段。1 学习第1 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课间十分钟校园里有什么特点?圈出有关的一个词。“沸腾”是什么意思?比较:这里为
3、什么不用“热闹”而用“沸腾”?2 学习第5 自然段。齐读第5 自然段,说说用什么方法写。让学生找出总起句和分述的部分。仿照这段话说说“我们的科技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五 .小结:这节课我们干了哪些事? 第2 课时教学目标:1 能读懂课文第4 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2 能给第2 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3 品词析句,有感情的朗读24段。重点: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难点:能给第2 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 听写词语。2 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4、。1 初步感知。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丢沙包这项活动的?2 具体理解。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的词语。反馈、填表:盯、躲、闪、蹦、跳、拾、转、捞、抓。从这些词中看出躲包同学的什么?读这段的最后一句,“欢畅”什么意思?可换成哪些词?这一句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3 小结写法。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格。1 反馈、校对。2 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中心词变化:如“激烈”、“紧张”、“起劲
5、”)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填好表格并反馈。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的最具体、最生动。六通读课文,总结:1 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可增强体质,驱散疲劳,振奋精神。2 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三项活动不同的特点,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有的段落采用了“总起分述”的方法。我们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七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八课外作业:把课文第5 自然段的跳皮筋、跳绳四项活动中选取一项写具体。板书: 打乒乓:推、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6、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爬竿: 纵身一跃、爬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丢沙包:盯、躲、闪、蹦、跳、拾、转、捞、抓、